和冯扬善韵
注释
- 蹠(zhí):指盗跖,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 夭(yāo):夭折,早死。
- 庠(xiáng)序:指古代的学校。
- 罄(qìng)悬:形容一无所有,贫困之极。
- 胝(zhī)与胼(pián):胼胝,指手脚因长期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
- 揲蓍(shé shī):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方式。
- 亿兆:极言众多。
- 十千:一万,形容数量多。
- 不悛(quān):不悔改 。
- 和氏姿:指和氏璧般美好的资质。
- 取次:任意,随便。
- 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 玑璇(jī xuán ):北斗七星中的天玑星与璇枢星,代指日月。
翻译
天道难以探究穷尽,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极其残暴的盗跖却寿命很长,极为仁义的颜渊却早早离世。杰出的人才很少能有机会施展抱负,君臣之间也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平庸愚昧的人享受着精美的食物,而广文先生这样的有才之人却贫寒得连毛毯都没有。没有遇到知音之人,伯牙因此摔断琴弦不再弹奏。我喜爱冯公子,他对孔教的钻研达到至高至深的境界。担忧大道不能推行而不担忧贫穷,家中一无所有,徒有四壁。却嘲笑那些在学校里的学子,只是空占着职位而无所作为。冯公子满腹诗书,饮一斗酒就能吟出百篇诗来。他的行为追随着颜渊、孟子的踪迹,水平可与苏轼、黄庭坚相媲美。宁愿忍受胯下之辱,也不轻易出风头。天下太平的日子已经有了盼头,大道施行,日子一天天推移。九州实现了统一,刑罚赏赐的权力都归朝廷掌控。汴梁经过几次战斗被平定,乐浪地区一封檄文就使之归服。先生前往承明朝拜,从万里之外来到秦川。徒步在沙漠之中,一来一往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他用揲蓍之法讲解《易经》,在皇帝面前接受诏命。十年与众多人的期待相符,一生的成就如同数以万计一般。男儿的志向在于追求大道,何必在意手脚磨出的老茧。一旦得到荣耀的机遇,闾巷都会被车马填满。穷困通达本来就是由命运决定的,又何必为此而烦恼焦虑。被任用就可以前进,不被任用就可以回家。我嘲笑自己这个留着胡须的书生,有了过错却仍然不改正。三代的礼仪各不相同,却勉强想要沿袭下去。贤能的人正在退隐,却强行请他们出山为官。冰和炭怎么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怎么能将愚昧和贤能混为一谈。可惜有着和氏璧般资质的人,却被平庸的工匠随意雕刻。最终不能制作成珍贵的大器,随随便便就被抛弃。潜藏的龙比喻君子,有时跳跃有时处于田野。没有实现马周那样的志向,那就好好耕种扬雄那样的田地。在伏日和腊日有粗糙的酒肉,早晚可以用来煮成羹粥。处于穷途末路也不值得哭泣,独自伤感也没有意义。人生不过是一瞬间,日月就像那旋转的星斗。学习大道就如同牧羊,要鞭策落在后面的羊。离开喧嚣富贵的尘世,隐居在山林泉石之间。不要学习那些急躁求进的人,气得扼腕长叹。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人生的诸多境遇和追求展开。诗人开篇指出天道难测,人生存在着诸如善恶命运不均等问题,如大恶之人长寿、大善之人早夭,体现了命运的无常。接着通过描写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如贤才的难遇、庸愚与贤能的待遇差异,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中重点夸赞了冯公子,称赞他对孔教的深入钻研,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以及出众的才华,认为他可与古代贤才比肩。在讲述社会政治方面,提到天下走向统一,朝廷掌控刑赏权力,还描述了征战平定各地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出处、穷通命运的看法,强调要顺应命运,追求大道,不因一时的穷通而患得患失 。 诗中还运用诸多典故,像伯牙绝弦、胯下之辱、马周事迹等,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深厚。整体上,此诗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豁达的处世态度,包含了对贤才的夸赞、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个人内心境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