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马牛羊群

· 玄烨
边境地闲敞,畜牧多蕃滋。 掌理各有职,水草实咸宜。 疆舆裕驱策,享宴丰牲牺。 日给大官庖,岁供内厩骑。 不烦畎亩力,生息频在兹。 偶来历塞垣,按辔省所司。 千群牝牡壮,万队云锦奇。 暖就阳坡眠,骄向秋原驰。 非独充犒赉,兼得佐熊罴。 夏五破狡虏,挂弓天山陲。 甲士归伍闲,休养正此时。 庶物讵云细,国用恒相资。 嘶饮适其性,覆载本无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烨:康熙帝。
  • 蕃滋:繁衍。
  • 疆舆:疆土。
  • (páo):厨房。
  • (quǎn)亩:田地。
  • (pìn)牡:雌雄。
  • 犒赉(kào lài):犒赏。
  • 熊罴(pí):这里指军队。

翻译

边境地区宽阔闲适,畜牧业大多繁衍兴盛。管理各自有其职分,水草确实都很适宜。疆土有充足的驱使资源,宴享祭祀有丰富的牲畜祭品。每天供应给大官的厨房,每年供给宫内马厩的马匹。不用烦劳田地的力量,生长繁殖频繁在这里。偶尔来到这边塞的城墙,拉住缰绳视察所掌管的。成千上万群的雌雄牲畜都很健壮,万队如云锦般神奇。在阳光山坡上温暖地睡眠,骄傲地向秋天的原野奔驰。不只是用于犒赏,还可以辅助军队。夏天五月击破狡猾的敌人,在天山边挂起弓箭。士兵回归队伍的闲暇时期,正是休养的时候。万物难道说很细微,国家用度一直相互依靠。嘶鸣饮水适合其本性,天地本来就是无私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地区马牛羊群的繁荣景象,以及相关的用途和意义。诗中写出了畜牧业的兴旺,及对国家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如供应厨房、马匹需求、犒赏军队等。同时也描述了牲畜们的生活状态,体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歌还提到了战争的胜利和士兵的休养,反映了生活的不同侧面。整首诗展现了康熙帝对于国家边地与资源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视和对于天地自然的赞美之情。

玄烨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 ► 11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