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篑山学士归庐陵

回首觚棱别紫宸,孤舟遥下富川滨。 谁令江外渔樵侣,争识先皇侍从臣。 上殿似闻辛庆忌,行吟休拟楚灵均。 千秋公议存青史,应为朝廷惜此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觚棱(gū léng):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
  • 紫宸:宫殿名,泛指宫廷。
  • 富川:江名。
  • 辛庆忌:西汉将领。

翻译

回头看离开宫廷的宫阙,乘孤舟远远地行至富川之滨。是谁让江外的渔夫樵夫,争相认识这位先皇的侍从之臣。上殿好像听闻辛庆忌般,边走边吟不要效仿屈原。千秋的公正议论存在于青史中,应当为朝廷珍惜这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送张篑山学士回庐陵而作。诗中通过描绘与张篑山分别的情景,感慨其曾经在宫廷的侍从经历如今却与渔夫樵夫为伍,赞赏其有辛庆忌之才。强调其应被朝廷珍惜,也暗示着对张篑山命运的惋惜和对其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现实和人才境遇的一种思考。整体情感深沉,意境含蓄。

王士祯

原名王士禛,赐名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