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十咏 其三 龙峰孤塔

· 柳贯
两环日月似飞梭,鳌背棱棱窣堵波。 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左角见嵯峨。 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浦阳:地名,今浙江浦江。
  • 两环日月:指时间流逝,日月如环往来如梭。
  • 鳌背棱棱(léng líng)鳌(áo):传说中的大海龟或大鳖。鳌背即鳌的背部,棱棱形容山峰高峻突兀的样子。
  • **** 窣堵波(sū dǔ bō )**:梵语,即佛塔 。
  • 朱鸟:即朱雀,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表方位,也代指南方。
  • 森赑屃(bì xì)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龟,好负重。这里形容碑石等雄伟壮大的样子。
  • 苍龙左角:苍龙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之总称。左角是苍龙星宿的一部分,此处借指方位。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玉函:玉制的匣子,常用来珍藏重要物品,这里指放舍利的容器。
  • 舍利:指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子状的东西。
  • 珠斗:饰珠的斗拱。 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 阑干:同“栏杆”。
  • 浩劫:佛教用语,意为极长的时间,这里借指漫长岁月。
  • 宝华:即“宝花”,佛教指像天花一样的祥瑞花 。
  • 杂遝(tà):犹“杂沓”,众多杂乱的样子 。
  • 芬陀:“芬陀利华”简称,即白莲花,佛教视为圣洁之物。

翻译

日月交替如同飞梭匆匆而过,那鳌背般高峻突兀的佛塔耸立在那里。在朱雀方位之前,碑石威严雄伟;在苍龙星宿的左角方向,佛塔显得山势一般高峻。装有舍利的玉匣闪耀着早晨的光芒,饰有宝珠的斗拱间,栏杆的影子随着中午时光慢慢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浮云散开展现出世间万象,众多的祥瑞之花纷纷扬扬地散开,那洁白的莲花也散发着芬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浦阳的龙峰孤塔壮丽而神秘的景象。首联以日月如飞梭的形象比喻,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漫长感,引出如鳌背般高峻的孤立佛塔,突兀又壮美。颔联运用朱鸟、赑屃、苍龙左角等充满神话色彩的意象,从方位和造型上刻画,使塔更具神秘氛围和雄伟气势。颈联“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细腻地描写早晚之时舍利与午间塔影,一“现”一“过”,动静结合,写出了塔随着时间流转展现出的神秘与静谧之美。尾联“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意境宏大悠远,以时间为轴,展现出历经悠久岁月后,塔周围云开雾散,呈现出祥瑞美好的景象 ,赋予了龙峰孤塔深刻的宗教内涵和审美价值,传达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用词瑰丽,意象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和灵动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龙峰孤塔的美与神韵,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壮丽景观的赞美之情 。

柳贯

柳贯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