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 其十二 圆觉菩萨章
选场随手取标毬,长短期中入社流。
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
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浑成露地牛。
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相照月明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原诗韵脚和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唱和。
- **真歇和尚:具体人物,当为作者交往的僧人,“真歇”为其名号。
- **圆觉经颂:围绕《圆觉经》所创作的颂文。《圆觉经》是佛教经典。
- **标毬(qiú)**: 比赛中标志物一样的球 ,这里有随手能取得胜利之意。
- **绳绳(mǐn mǐn)**: 接连不断的样子 ,形容获得觉悟后禅机绵绵不绝。
- **密:指悟境深微细密。
- **雪山草:相传释迦牟尼在雪山修行时以草为食 ,这里借指修行的艰苦和自我的磨砺。
- **露地牛:比喻修行到毫无隐蔽、自由自在的境界 ,就像牛在空旷的露地一样自在。
- **尘翳:灰尘和遮蔽物 ,比喻心灵的杂念和烦恼。
翻译
在修行的赛场上,就像随手能拿到标球一样自然地入得修行之流,不管时间的长短都从容融入这修行的团体 。觉悟之后,禅机就如同丝线般连绵不断自行脱出束缚,开悟之后悟境深微细密难以收敛。像释迦牟尼在雪山修行吃了充足的苦草一般积累了深厚的修为,又像自在露地的牛一样达到了修行的自由境界。此时,风扫尽了水天之间的灰尘遮蔽之物,芦花和明月相互映照,呈现出一派澄澈清幽的秋日美景(比喻内心如这般澄澈)。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修行的感悟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修行者从修行入门到获得觉悟,达到高深境界的过程 。开篇“选场随手取标毬 ,长短期中入社流”很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初入修行之路便顺遂自如的状态,告诉人们修行不论时间长短,都能自然融入。 “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则细腻地刻画了觉悟与开悟后的心境,禅机不断,悟境幽深。“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浑成露地牛”借雪山草和露地牛两种意象,表达通过艰苦修行达到自由无碍的境界。最后“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相照月明秋”描绘了一幅风清气爽的澄澈秋景,暗示心灵经过修行,去除杂念烦恼后一片通透的美好状态 ,给人以空灵、高远的意境感受,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与深邃的哲理。
释正觉
释正觉,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1298篇诗文
释正觉的其他作品
- 《 与天池信长老 》 —— [ 宋 ] 释正觉
- 《 宗禅人出丐求颂 》 —— [ 宋 ] 释正觉
-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百三 》 —— [ 宋 ] 释正觉
- 《 登清凉三山亭 》 —— [ 宋 ] 释正觉
- 《 禅人写真求赞 其十一 》 —— [ 宋 ] 释正觉
-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十 》 —— [ 宋 ] 释正觉
-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七十六 》 —— [ 宋 ] 释正觉
- 《 禅人写真求赞 其八十二 》 —— [ 宋 ] 释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