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钱塘观潮,追和曹侍郎韵

罗刹江空,设险有、海门双阙。 日未午、樟亭一望,树多于发。 乍见云涛银屋涌,俄惊地轴轰雷发。 算阴阳、呼吸本天然,分吴越。 遗庙古,余霜雪。 残碑在,无年月。 讶扬波重水,后先奇绝。 齐向属卢锋下死,英魂毅魄难消歇。 趁高秋、白马素车来,同弭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刹江:钱塘江别名。
  • 海门双阙:海门,在今浙江海宁东南,是钱塘江入海口,两岸对峙如门阙。(què),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
  • 樟亭:在今杭州钱塘旧治南,观潮胜地。
  • 银屋:形容涌起的潮水如银色房屋 。
  • 地轴:古人以为大地有轴。这里形容潮声大如地轴轰鸣。
  • 阴阳:古人以阴阳解释自然界变化,这里指江潮涨落。
  • 遗庙:指祭祀伍子胥的庙。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忠谏被杀,传说他的英灵怒而驱水为钱塘江潮。
  • 属镂:剑名。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属镂剑自杀。
  • 弭节:停车,驻节。(mǐ),停止。

翻译

钱塘江上空荡荡,设有险关的是那海门的两座对峙如门阙的山峰。还未到中午时分,在樟亭远远眺望,树木多得比头发丝还多。忽然间看见如银色房屋般的云涛汹涌而来,转眼间又惊讶于潮声如地轴轰鸣雷声炸响。想来潮水的涨落本是自然的力量,划分开了吴地与越地。

那古老的祭祀伍子胥的庙遗迹还在,历经岁月霜雪。庙中的残碑还在,却找不到刻写年月。惊叹江潮一波又一波涌起,前后都是那样奇绝震撼。伍子胥宁愿死在属镂剑下,他的英烈魂魄难以消散停歇。趁着这秋高气爽的时节,那江潮如伍子胥乘着白马素车而来,在此一同停留驻足。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并借助典故抒发情感。上阕起笔气势恢宏,描绘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壮阔的初景,“树多于发”以奇特比喻增添活泼之态,“云涛银屋涌”“地轴轰雷发”从视觉与听觉角度生动展现出潮水排山倒海之势,随后点明江潮涨落乃自然之力,暗喻吴越之地的历史分野。下阕由景及史,提及伍子胥庙的古迹,残碑无年月增添沧桑感,“扬波重水”继续赞美江潮,借伍子胥宁死不屈事迹,凸显其英魂不朽,最后想象伍子胥英灵化为潮水驾白马素车而来,为江潮增添浪漫悲壮色彩,全词将自然奇景与历史内涵紧密融合,意境雄浑。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