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巳:**己巳年,用于纪年,这里表明这首诗创作的年份。
- **蛮藤:**南方的藤。蛮,在古代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这里以“蛮”指代南方。
- **方花织浅深:**编织成方形带有深浅花纹。
- **沉水木:**沉香木。沉香,是一种名贵香料,其木材也具香气。
- **辟寒金:**传说中一种避寒的金子。晋王嘉《拾遗记·魏》中记载魏明帝时,昆明国进贡的嗽金鸟,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宫女争以鸟所吐之金为钗珮,名为“辟寒金” 。
- **青奴:**古代夏天用的竹制消暑用具,又称竹夫人。
- **白汗:**指人体因劳累、紧张等产生的汗水。
- **一函:**一个盒子。
翻译
剪取的南方藤条非常纤细,编织成方形有深浅各异的花纹图案。它带着沉香木般的香气,带来的凉爽胜过那避寒的金子。这藤枕只适合与青奴(竹夫人)相配,从不会被汗水浸湿。在枕边放上一盒茉莉花,头发稀疏也不必用发簪装饰了 。
赏析
这首诗围绕藤枕展开细腻描写。开篇描绘藤枕的原料“蛮藤”及编织出的美丽花纹,展现其工艺精致。接着 “香兼沉水木,凉胜辟寒金”,从嗅觉与触觉两个角度,用沉香木衬其香,辟寒金比其凉,突出藤枕的独特优势。“只合青奴配,何曾白汗侵”,将藤枕与竹夫人这类消暑用品放在一起,又点明它不易被汗水浸湿的特质。最后两句“一函容茉莉,短发不须簪”很有意境,在舒适的藤枕旁摆上一盒茉莉花,体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表明生活的自在,也暗示出作者对这种简单惬意生活的享受。诗歌通过对藤枕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生活境界。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 2378篇诗文
朱彝尊的其他作品
- 《 秋日万柳堂同谭十一给事 沈秀才 龚主事 同赋三首 其二 (戊辰) 》 —— [ 清 ] 朱彝尊
- 《 鸳鸯湖棹歌 》 —— [ 清 ] 朱彝尊
- 《 鸳鸯湖棹歌其一十三 》 —— [ 清 ] 朱彝尊
- 《 八月十五夜陆上舍 招同张孝廉 徐吉士 顾孝廉 徐上舍 沈秀才 玩月石湖席上作(甲申) 》 —— [ 清 ] 朱彝尊
- 《 永嘉杂诗二十首 其四 春草池(癸卯) 》 —— [ 清 ] 朱彝尊
- 《 林封君招饮榕庵(戊寅) 》 —— [ 清 ] 朱彝尊
- 《 法酒(癸亥) 》 —— [ 清 ] 朱彝尊
- 《 寿刘编修 二首 其一 (丙辰) 》 —— [ 清 ] 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