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真求赞 其二十八

口方鼻直,眉棱眼深。 未填沟壑,还碍丛林。 万象无得剩法,三世不见闲心。 字雁没而寒烟淡淡,华鳞潜而秋水沉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人:参禅修行的人。
  • 写真:画像,这里是指请人给自己画像。
  • 求赞:请求他人撰写赞语。
  • 眉棱:眉毛下方突出的部位。
  • 沟壑(hè):山沟、溪谷,“填沟壑”是指死亡。
  • 丛林:在佛教中,丛林指僧众聚居修行的寺院。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 剩法:这里指多余的、不必要的法相(在佛教中指事物的相状、法则等)。
  •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 闲心:闲置之心,这里可理解为杂念之心。
  • 字雁:大雁飞行时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故有“字雁”之称。
  • 华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翻译

嘴巴方正鼻梁挺直,眉毛高耸眼神深邃。还活着尚未死去,却在这寺院中仿佛成为阻碍。世间万物没有多余的法相,过去、现在、未来都不见有杂念之心。大雁飞远不见踪迹,寒烟淡淡笼罩;美丽的鱼儿潜入水底,秋水深沉寂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禅者自身形象与内在心境的生动描述,展现出独特的禅意境界。诗开篇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禅者的外貌形象,“口方鼻直,眉棱眼深”,给人以沉稳、质朴之感。中间部分“未填沟壑,还碍丛林”,表面看似自谦说自己还活在世上似乎对寺院修行传统有所妨碍,实则蕴含着超脱生死世俗,不为常规羁绊的深意。“万象无得剩法,三世不见闲心”,深刻表达出禅者洞察万物本质,不执着于表面事物,内心纯净没有杂念的空灵状态。最后“字雁没而寒烟淡淡,华鳞潜而秋水沉沉”两句,以优美静谧的自然景象作结,大雁消逝于寒烟、鱼儿潜入秋水,暗喻禅者如融入自然般,心与天地万物合一,寂静圆明,令人感受领悟到深远的禅意,达到一种幽远、深邃的审美境界,整首诗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澄澈。

释正觉

释正觉,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1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