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行

出西门,步踟蹰。 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 但作乐,勿复问有无。 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 君击筑,我和歌。 请为燕市饮,旁人当奈何。 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 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 区区抱苦心,可用不相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踟蹰:读作 chí chú,指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读作 hùn,意思是扰乱。
  • :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用竹尺敲打发声。

翻译

出了西门,脚步徘徊。相遇了却不及时行乐,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只管去行乐,不要去问有没有条件。哪里知道家人的生计又怎会扰乱我们这类人。你击筑,我和歌。请求在燕市饮酒作乐,旁边的人能怎么样呢。人生想要有知己,结交不在数量多。难道没有乘坐车马的宾客,那富贵的人相互来往。如果不是有名的卿相鲍叔牙,即使有杰出的人才谁又会知道呢。如果不是有名的卿相鲍叔牙,即使有杰出的人才谁又会知道呢。希望你我多多自重自爱,中途可能会有别离。我这区区怀抱苦心的人,可以任用就不要相互猜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以及珍惜知己的情感。诗中通过描述出西门后的踟蹰,强调不应错过行乐的时机。同时以燕市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与知己一起尽情享受的情形。认为人生中知己不必多,重要的是相知。诗中还提到如非鲍叔牙这样的知音,国士之才也可能被埋没,突出了知音的重要性。诗的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和嘱托,希望彼此自重自爱,尽管可能会面临别离,但要相互信任。整体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有一定的感染力。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