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同元美赋

夙昔红颜一大夫,乘轺河朔何为乎。 除书岁下不得调,鼓其刀笔宁壮图。 帝恩初欲存折槛,谓尔祝网从皇都。 相逢但饮邢州酒,太守况即高阳徒。 庭前秋色正惨淡,囊里新诗复有无。 醉歌出塞云中曲,朔气飒沓来飞狐。 路傍小臣久汩没,安得座上开江湖。 眼前大雅竟谁是,作者如山道各殊。 更须一日论万古,挥毫振臂群雄呼。 维时海内称二子,高名自喜王生俱。 白雪青天动萧瑟,台郎郡吏同崎岖。 楚璧照邻不敢献,蛾眉在宫还自涂。 王生仰视浮云徂,矫手捋我颔下须。 与君周旋在今日,还能百万来长驱。 忽然神气回莽苍,孤城摇落相踟蹰。
拼音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