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
吾哀世愚人,不信冥中神。
生时不恭敬,死便偿罪缘。
典官逐后驱,牵北走东西。
抱沙填江海,负石累高山。
白日不得食,夜分不得眠。
朝与杖一百,暮与鞭一千。
不堪考对苦,卖罪与生人。
两两共相牵,遂至死灭门。
皆由不敬道,神明考㰅人。
何不敬真神,生死得升天。
生荣死者乐,生死得蒙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冥中神:阴间的神明。
- 典官:阴间的官员。
- 死便偿罪缘:死后就要偿还生前的罪孽。
- 考对苦:阴间的审讯和惩罚。
- 卖罪:将罪孽转嫁给他人。
- 㰅人:拷打、折磨人。
翻译
我为那些世间的愚人感到悲哀,他们不相信阴间有神明。活着时不恭敬神明,死后就要偿还罪孽。阴间的官员跟在后面驱赶,拉着他们四处奔走。他们抱着沙子填满江海,背着石头堆成高山。白天吃不到食物,夜晚也无法安眠。早上被杖打一百下,晚上又被鞭打一千下。无法忍受阴间的审讯和惩罚,他们将罪孽转嫁给活着的人。两者相互牵连,最终导致家族灭亡。这都是因为不尊敬道法,神明才会拷打折磨人。为什么不尊敬真正的神明,这样生死都能升天。活着时荣耀,死后快乐,生死都能得到恩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阴间的惩罚和生前的罪孽,警示人们要尊敬神明和道法。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如“抱沙填江海,负石累高山”,形象地展现了罪孽的沉重和惩罚的严酷。同时,通过“生时不恭敬,死便偿罪缘”的对比,强调了生前行为对死后命运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劝诫和对神明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