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十六变词

十四变之时。变形易像在金卫。沙门闱城说经偈。 至著罪人未可济。胡人闻之心恐怪。将从群党来朝拜。 叩头悔过求受戒。克肌克骨誓不退。烧指练臂自盟誓。 男不妻娶坐思禅。死为尸陁喂鹰鹯。迁神涅槃舍利弗。 骨得八百升散诸国。如此迁达离烦欲。苦身求道立可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门:指佛教僧侣。
  • 闱城:指寺庙或僧侣的居住地。
  • :佛教中的颂歌或箴言。
  • 至著罪人:指罪孽深重的人。
  • :救赎。
  •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非汉族人的统称。
  • 群党:一群人。
  • 朝拜:前往尊敬的地方进行礼拜。
  • 叩头:磕头,表示尊敬或悔过。
  • 受戒:接受佛教的戒律。
  • 克肌克骨:形容非常严格或彻底。
  • 烧指练臂:通过自残来表达决心或悔改。
  • 盟誓:发誓。
  • 妻娶:结婚。
  • 思禅:冥想,修行。
  • 尸陁:指尸体。
  • 鹰鹯:猛禽,这里指被用来喂食的鸟。
  • 迁神涅槃:指灵魂的升华和解脱。
  • 舍利弗:佛教中的圣物,通常指佛陀或高僧的遗骨。
  • 骨得八百升:形容舍利弗的数量很多。
  • 散诸国:分散到各个国家。
  • 离烦欲:摆脱烦恼和欲望。
  • 苦身求道:通过艰苦的修行寻求真理。
  • 立可得:立即可以得到。

翻译

在第十四次变化时,老君改变了形象,出现在金卫之地。在寺庙中,僧侣们唱诵经文和箴言。那些罪孽深重的人难以得到救赎。胡人听闻此事后感到恐惧和惊讶,便带领一群人前来朝拜。他们磕头悔过,请求接受佛教的戒律,发誓要彻底悔改,永不退缩。他们通过烧指和练臂来自我盟誓。男子们不再结婚,而是坐下来冥想修行。死后,他们的尸体被用来喂食鹰鹯。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和解脱,舍利弗(遗骨)被分散到各个国家,数量多达八百升。通过这样的修行,他们摆脱了烦恼和欲望,通过艰苦的修行立即得到了真理。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老君在第十四次变化中的神奇经历,以及胡人因听闻佛法而改变信仰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罪人与胡人的不同反应,突出了佛法的救赎力量和修行的重要性。胡人的悔过和自我牺牲,以及他们对佛教戒律的忠诚,展示了信仰的转变和精神的升华。整体上,这首诗强调了通过修行和信仰可以实现灵魂的解脱和真理的获得,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和修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