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坂

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 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 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圞。 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羊肠坂(bǎn):地名,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南,以道路崎岖难行而闻名。
  • 凌兢(líng jīng):形容人在寒冷中颤抖的样子,这里指在艰险的山路上行走时,因恐惧而颤抖。
  • 羸(léi)马:瘦弱的马。
  • 团圞(luán):团聚。

翻译

我直向北望去,那广阔浩大的云山展现在眼前,我骑着瘦弱的马,在这艰险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它似乎不堪重负马鞍的压力。人到老来,走起路来首先就会为路途遥远而发愁,在贫困之时离开家乡,更觉得艰难。风沙吹打着身上的衣服,我叹息自己的憔悴,在睡梦中见到家中的灯火,回忆起那团聚的温暖。依靠谁来为我传递给东州的消息呢?我如今正在这羊肠坂的百八盘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羊肠坂的艰难行程和内心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浩荡云山”的景象和“凌兢羸马”的描写,展现出旅途的艰险和诗人的疲惫。接着,诗人表达了年老和贫困时离家的艰难感受,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圞”这两句,通过现实中的风沙和梦中的灯火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漂泊生活的愁苦。最后,诗人发出不知谁能为他传递消息的感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诗人的愁苦心境与艰难的旅途相结合,富有感染力。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