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辅之仲庸还大梁

骅骝争道渺翩翩,谁遗风尘失壮年。 四壁旧闻悬磬宅,一囊今有卖书钱。 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想得还家过春半,故都乔木满苍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骅骝(huá liú):指赤红色的骏马,泛指骏马。
  • 渺翩翩:形容疾速行驶的样子。
  • 悬磬(qìng):形容空无所有,极贫。

翻译

骏马在道路上争相奔驰,疾行如飞,是谁让你在尘世中虚度了壮年时光呢? 家中四壁空空,早有传闻说这是如悬磬般的贫穷之宅,如今你只有卖书换来的一点钱。 在这青灯照亮的夜晚,我们痛快地饮酒分别,孤单的帆船在落日余晖中渐渐消失不见。 想到你回到家时应该已过了春半时节,旧时的都城,高大的树木笼罩在苍茫的烟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送别辅之仲庸回大梁之作。诗的开头以“骅骝争道渺翩翩”描绘出骏马疾驰的场景,暗喻时光匆匆,而友人却在尘世中未能充分施展才华,虚度了壮年。“四壁旧闻悬磬宅,一囊今有卖书钱”,通过描写友人的贫困境况,表现出他生活的艰辛。“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这两句将分别的场景写得极为动人,青灯下的别酒,落照边孤帆的消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氛围。最后两句“想得还家过春半,故都乔木满苍烟”,想象友人归家时的情景,故乡的乔木笼罩在苍烟之中,增添了一份悠远和苍凉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感慨。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