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九死馀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 春雷:春天的雷。
  • 谩说:别说,休说。谩,mán。
  • 坯户:谓昆虫在洞穴中做窝。坯,pī。
  • 皎日:明亮的太阳。
  • 覆盆: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难雪。

翻译

经历九死一生仅存气息,门庭冷落的街巷好似荒村。别说春天的雷能惊起洞穴中的昆虫,明亮的太阳又何时能照进被黑暗笼罩的盆子。济水好像怀着情意增添了分别的泪水,吴地的云没有梦境可寄托回归的灵魂。百年的世事和自身的事,又有谁能与我一起伴着美酒细细谈论!

赏析

这首诗尽显诗人的无奈与悲哀。诗中通过“萧条门巷似荒村”描绘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景象,反映了他生活环境的凄清。“春雷谩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以春雷、皎日为象征,暗示了现实的黑暗与不公,自己的遭遇难以得到改变。“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伤情绪,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愁苦。最后一句则深刻地体现出诗人的孤独,虽历经世事沧桑,却无人能与之深入交流、共论悲欢。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悲凉,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深刻感悟与慨叹。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