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华:即黄华山,位于河南林州。
  • 水帘:指瀑布如帘子般。
  • 雪溪翁:可能是元好问的友人。
  • 丹霞翠壁:红色的云霞和翠绿色的石壁。
  • 高欢宫:高欢曾在此建宫。
  • (zhuó):洗。
  • 湍声(tuān shēng):急流的声音。
  • 汹汹:形容声音或气势盛大。
  • 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 雷公:神话中司雷之神。
  • 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
  • 骊珠(lí zhū):宝珠。
  • 海藏:指海量的宝藏。
  • 龙公:神话中的龙王。
  • 轻明:轻盈明亮。

翻译

黄华山的瀑布天下绝伦,我最初是从雪溪翁那里听说的。那丹霞翠壁处曾是高欢宫殿所在,就好像银河从空中垂下来洗着那青色的芙蓉。昨天的一次游览只是偶尔为之,更觉得摹写它的壮丽实在太难成功。这时已经是三月时节,山上的树木光秃着没有春天的样子。急流发出汹涌的声音转进深深的山谷,冰冷的气息随着阴冷的风凛冽着。高悬的水流千丈突然映入眼帘,一下子就洗净了平生心中的嫌隙。雷公发怒击散飞落的冰雹,日光穿过云隙倒射下来形成垂挂的长虹。如百斛骊珠一起倾泻,海藏好像翻倒令龙公发愁。那水流轻盈明亮自由流转互不阻碍,变化着凝结着很难说谁更为雄奇。归来后心神还震荡不已,早晨梦里月亮落下春天的山已空旷。手中拿着仙人的九节杖,总是遗憾这美景不能尽情领略。带着酒壶再重来这里在岩下住宿,道人已相约那山樱花开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华山瀑布的壮丽奇景,以及诗人游览时的感受。诗开篇点出黄华水帘的天下奇绝,通过对其周围环境如丹霞翠壁、高欢宫等的描写,来衬托瀑布的非凡。对季节和风景的描写如“山木赤立无春容”,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描写瀑布的“湍声汹汹”“雪气凛凛”等语句生动地传达出其气势和力量。随后对雷公、日脚、骊珠、海藏等的想象进一步凸显了瀑布的神奇壮阔。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遗憾,并憧憬着再来。整诗节奏明快,意境瑰丽,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