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王荆公禅简
荆公学佛,所谓“吾以为龙又无角,吾以为蛇又有足”者也②。然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暮年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不可以常理待之也。
——《豫章黄先生文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后面,用于评价、题记等内容,这里指对王荆公禅简进行的评论。
- 王荆公:即王安石,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
- 禅简:与佛教相关的简牍、文稿等,这里可能是王安石关于学佛心得等的文字记录。
- 吾以为龙又无角,吾以为蛇又有足:形容王安石学佛的一种状态,意思是王安石学佛的理念不伦不类(这种评价带有一定个人观点)。
- 熟观:仔细地观看、观察。
- 溺:沉溺,过分沉迷。
- 暮年:晚年。
- 雅丽精绝:文雅美丽到了极致。
- 流俗:世俗的、平庸的风气或观念。
翻译
王安石研习佛法,就像人们说的“我觉得像是龙可又没有角,我觉得像是蛇可又长着脚”那样(在佛法上的理念有些不伦不类) 。然而我曾经仔细观察他的风度气质,他真的是把富贵看得如同浮云一样,不会沉溺于财物利益、美酒女色之中,是当世的伟大人物。他晚年所作的小诗文雅美丽、精妙绝伦,超脱了世俗的庸常,不能用平常的标准去看待他(和他的作品) 。
赏析
这篇短文体现了黄庭坚对王安石鲜明而复杂的评价。开篇用 “吾以为龙又无角,吾以为蛇又有足” 这样颇为形象的表述,指出王安石学佛看似不伦不类,这反映出黄庭坚对王安石学佛这方面的一种独特看法和批评态度。但话锋一转,黄庭坚笔调变褒扬,从观察王安石的风度说起,高度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世俗欲望的高尚品格,称其为“一世之伟人”,展现了王安石在个人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上的不凡。接着又特别谈到王安石暮年所作的小诗,认为其有着 “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的特点,说明即使在诗歌创作方面,王安石晚年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不能按常规评判。这种评价体现出黄庭坚对王安石评价的全面性且不走寻常路,既指出其可能存在的不足,又充分肯定其过人之处,让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王安石这一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