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前集序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为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将以识一时之事,为他日之所寻绎,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所为之文也。时十二月八日,江陵驿书。
——《苏轼文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需要特别注释的词语。
翻译
从前那些写文章的人,不是能写文章就可以达到精巧,而是不能不写才能达到精巧。山川有云雾,草木有花朵果实,都是充满蓬勃生机而表现在外,即使想不让它有,那又怎么可能呢!我从小听父亲谈论写文章,认为古代的圣人是有不能自己控制而进行创作的情况。所以我和弟弟苏辙写文章很多,却从来不曾有过写作文的想法。己亥这一年,侍奉父亲出行到楚地,在船上没什么事,下棋、喝酒,这不是用来作为家门内的欢乐的,而山川的秀美,风俗的质朴鄙陋,贤人君子的遗迹,以及凡是耳目所接触到的,纷纷在心中有所感触,从而发出咏叹。大概父亲的创作和弟弟苏辙的文章都在这里,总共一百篇,称之为《南行集》。将用来记录这一时的事情,供日后的推求研究,并且认为是在谈笑之间获得的,而不是勉强去写的文章。当时是十二月八日,在江陵驿站写的。
赏析
在这篇序文中,苏轼阐述了他对于文章写作的见解。他强调自然表达的重要性,认为真正好的文章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情感自然流露的结果。文中叙述了创作《南行集》的背景和缘由,在旅途中因为种种见闻触发内心的感触而产生了创作。此序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创作的随意自然、真情流露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