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 第一折

〔混江龙〕请来凭脉,(云)一投的凭罢那脉也。婆婆道:“老的你索与我换上盖咱!”老夫便道:“你与我说了,我与你。”他便道:“老儿你贺喜者。”(唱)他道小梅行必定是个厮儿胎,不由我不频频的加额,落可便暗暗的伤怀。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往常我瞒心昧己信口胡开,把神佛毁谤,将僧道抢白,因此上折乏的儿孙缺少。现如今我筋力全衰,人说着便去人唤着忙来。看经要灭罪,舍钞要消灾,我急煎煎去把那稳婆和老娘寻。恨不得曲躬躬将他土块的这砖头来拜。(带云)我想儿孙的福分非同小可也。(唱)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油葫芦〕有那等守护贤良老秀才,他说的来狠利害。(云)他每都道是刘从善那老子空有钱,则恁般割舍不的使。若是个女儿呵罢论;若是个小厮儿呵,耻辱他老子一场。(唱)他待将这老头儿监押去游街。(带云)小梅,你若真得个儿呵!(唱)我情愿谢神天,便把那香花赛,请亲邻便把猪羊宰。遮莫他将蹇卫[1]迎,草棍捱,但得他不骂我做绝户的刘员外,只我也情愿湿肉伴干柴。 〔天下乐〕我可便得一个残疾的小厮儿来,问什么兴也波衰?总是那天数该。(云)天哪!倘是我小梅这妮子分娩了,你觑这早晚多早晚也,莫不是小厮儿生得毒么?(唱)则他那时辰儿问什么好共歹,我但得把他摇车儿上缚,便把我去墓子里面埋,我便做一个鬼魂儿可便也快哉!
拼音

注释

[1].蹇卫:驽钝的驴子。卫,指驴。宋岳珂《桯史》五“大小寒”引缺名诗云:“蹇卫冲风怯晓寒,也随举子到长安。”

赏析

在元代杂剧中,有一批以解决地主阶级内部嫡庶矛盾,调解亲疏关系,维护地主阶级宗法观念和财产继承权为题材的作品。元前期剧作家武汉臣的《老生儿》,便是这类作品中较早的一部。此剧演东平府刘从善员外,从小经营买卖,放钱举债,积攒下万贯家产;只是年过六旬,仍膝下无子,为此收养了自幼失怙、后又丧母的侄儿引孙,却不为妻李氏所容,遂纳婢小梅为妾。不久,小梅身怀六甲,刘员外为消无后冤孽,保佑晚年得子,遂烧毁文契债券,将家产分给女儿女婿,自己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由小仆兴儿陪伴,离家到庄儿暂住,等候佳音(以上为楔子)。不料,女婿张郎嫉妒成性,贪心不足,为独吞家产,欲暗害小梅。女儿引张至孝,唯恐双亲绝嗣,遂顺水推舟,急中生智,决定暗中将小梅寄在东庄姑姑家中,等待分娩,表面却说小梅跟着配绒线的人跑了。李氏得知此信,急报刘员外。此刻,刘员外也正在急切地等待着小梅的消息。 这是剧本的第一折,开头两支曲子是〔点绛唇〕和〔混江龙〕。两曲前原有一段宾白,两曲之间又有夹白。写刘员外在庄儿中自思自叹,一会儿想起自己年轻时外出经商,瞒心昧己,虽挣下大钱,却落下一笔冤孽债;一会儿又想起当初小梅向自己透露已有半年身孕的消息时,他是如何惊喜若狂地连忙教人请来接生婆,为小梅诊脉。诊脉毕,接生婆一边道喜,一边讨价还价地要求刘员外给她换新服(换上盖)。听说日后将要得子,刘员外悲喜交集。他连连以手加额,表示庆幸,转而又暗自伤怀:眼见得已是六旬之人,若能得个“拽布披麻”(指穿孝服,守灵送葬)的“生忿子”(即生分、生发,又犹忤逆,与下面的孝顺相对应),则胜似那用罗裙包土筑坟台的孝顺女儿。然后,刘员外又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平日毁谤神佛,抢白僧道,没有积下阴德,因此才缺儿少孙,香火难继。现如今血气精力俱都衰老,还能再活几天?为了求得神灵的保佑,他恨不得“曲躬躬”将地上的土块甎(同“砖”)头顶礼膜拜。因为关乎到儿孙的福分,事情重大,不可等闲。然而这种事情又非人力可及,即是所谓“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混江龙〕的曲格一般是九句,共四十四字。但这里却是十八句,一百六十三字。所以造成这种格局,是由于运用了大量的衬字和增句。曲有正衬之说,一般说来,南曲衬不过三,北曲无一定板式,板眼宽大,衬字不拘多少,少则一字、三字,多则七字、十字。这支〔混江龙〕的九句正句里,除第一句“请来凭脉”为正格无衬字外,其余八句均用衬字,衬字为一、四、五、七、八不等。衬字形态多样,有虚词,有实词,有短语,酌情而用,使原来板滞的句式松动灵活,平直的声调有了轻重抑扬的变化,语气更为宛转而富有韵味,意义更加丰满而充实。 〔混江龙〕不仅用了衬字,还有增句。据周德清《中原音韵》载丹丘《论曲》云:“诸曲调中,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其中就包括仙吕宫的〔混江龙〕。本剧在原曲基础上增添了九句,这些增句句式复杂,字数不等,富于变化,且讲究平仄,按板引腔,和正句押韵合辙,便于歌唱。增句中也运用了衬字,有“因此上”、“现如今”、“使不着”、“端的是”等复合助词,也有“急煎煎”、“曲躬躬”等双声叠韵的连绵词,使得这些唱词口角如画,动作性极强,活画出刘员外的忏悔不已、虔诚之至的形象。这些唱词曲白相生,天衣无缝,不堆典故,不砌词藻,语语本色,直抒胸臆,毫无迂腐味和学究气,堪称场上之曲。 〔混江龙〕后有一段道白,演刘员外等得烦躁,便和兴儿闲聊起来,从兴儿口中得知:他的老相识每(们)正准备祝贺他晚年得子。如得个女儿便罢,若得个小子,他们就要让刘员外摆上喜庆筵席,口衔草棍,让大伙骑在他头上游街。紧接着,剧本连用〔油葫芦〕〔天下乐〕两支曲子来描摹刘员外此时此刻的得意心情。〔油葫芦〕中他反复念叨着兴儿的话:“有那等守护贤良老秀才,他说的来狠利害。”意思是说:他们都有一张厉害的嘴巴。他们常说我刘从善空有钱财割舍不下,如今遇上这机会,肯定要来羞辱取闹一番。说起要押他去游街,他一点不恼,反而乐滋滋地自言自语起来:小梅呀,你若是真能为我生个儿子,“我情愿谢神天便把那香花赛”,赛,毕也,指举行仪式,供奉香花,以感谢天神。我还要杀猪宰羊,宴请亲邻。只要他们不再骂我是绝户的刘员外,不管他们将我当驴骑,还是叫我衔草棍游街,我都是心甘情愿的。“湿肉伴干柴”,元代方言俗语,挨打、认了之意。 接着〔天下乐〕继续抒发刘员外自己的情怀,他唱道:即便得一个残疾的小男孩来,还问什么兴衰荣辱,一切都是那命运注定。天哪,倘若小梅这妮子真的分娩了,还问什么他生的时辰好歹,我只要能把那小宝贝儿绑到摇篮上,就是把我埋进坟墓,做个悠悠荡荡的鬼魂儿,也是痛快的呀! 和〔混江龙〕相比,这两支曲子更显得泼俏、犀利,句式多变,摇曳生姿,将叙事和抒情巧妙结合,饱含着讽刺和调侃,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刘员外的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貌似夸张,其实非常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宗法制度下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刘员外就是地主阶级宗法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他有男尊女卑的偏见,迷信神佛,认定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起初,因为没有嫡亲的继承人,他惶惶然不可终日,又是忏悔,又是祷告,又是收养侄儿,就连妒性十足的李氏也忙着为丈夫张罗纳婢娶小。后来,为了后继有人(哪怕是个残疾的儿子!),他也乐得香花敬神,酬谢乡邻;情愿口衔草棍,让人当驴骑着游街;纵使马上被人活埋,做个鬼魂,也其乐无穷,十分快活。为了传宗接代,继承私有财产,刘员外简直到了神魂颠倒、丑相百出的境地!在武汉臣的那支生花妙笔下,短短的三支曲子就勾勒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能不令人赞叹!

武汉臣

济南(今属山东)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种。现存《老生儿》一种;《三战吕布》仅存残曲。《老生儿》一剧曲文当行,宾白生动,在元杂剧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