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 第三折

〔满庭芳〕似这等含冤负屈,拼着个割舍了三文钱的泼命,更和这半百岁的微躯。你要我数说您大小诸官府,一刬的木笏司糊突,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伏,把囚人百般拴住,打的来登时命卒。这便是您做下的个死工夫。 〔五煞〕人死者不复生,那断弦者怎再续。从来个罪疑便索从轻恕。磨勘成的文状才难动,罗织就的词因到底虚。官人每枉请着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四煞〕则你那捆麻绳用竹,签批头棍下脑箍。可不道父娘一样皮和骨,便做那石镌成骨节也槌敲的碎,铁铸就的皮肤也锻炼的枯。打得来没半点儿容针处。方信道人心似铁,您也忒官法如炉。 〔二煞〕我明明的眼觑着,暗暗的心自苦。那一面沉枷脖项难回顾。透枷拴深使钉来钉,侵井口窄将印缝铺。恰便似刀搅着你这娘肠肚。望后来怎禁推抢,待向前去又被揪捽。
拼音

注释

[1].泼:丑恶。这里指微贱。 [2].一刬的:一般的。刬,平也,指分不出高低。 [3].木笏司:做官的。古代有品级的官员执笏。 [4].罗织:指诬陷好人制造罪名。出自《唐书·来俊臣传》:“俊臣与其属朱南山作《罗织经》一篇,具为支脉纲由,咸有首末,按以从事。”

赏析

王仲文是生活在金元间的作家(史唯良业师名叫王仲文,不知是否同一人),所作杂剧十种,完帙留传的只有此剧。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政治黑暗、官吏昏庸、冤狱屡起的时期,《救孝子》就是反映这种残酷现实的作品。 剧演西军庄杨门李氏,有二子兴祖、谢祖。河南路招募军兵,李氏力争令亲生子兴祖从军,而让妾生子谢祖读书,以免冒刀兵凶险。兴祖去后,其岳母来接女儿王春香回娘家拆洗衣服,李氏命谢祖送嫂行至中途,叔嫂分手后,歹徒赛卢医拐去春香,并将春香衣服穿在被其杀害的另一女子梅香尸身上。王婆寻女儿不见,疑被谢祖害死,因而告官。官府因尸身腐烂,即据尸首衣服认定王婆所告是实。李氏深知谢祖不会做出此事,坚决不认此尸即儿媳春香,要求验尸,此案遂不得了结。而春香被拐后,任赛卢医使尽手段,坚贞不从。赛卢医逼她做苦工,打水浇畦,恰遇兴祖立战功后归家探母,夫妻相见,说明经过。兴祖拿住赛卢医,同去开封府。冤情大白,官府缉办凶手,表彰杨氏一门贤孝。 剧本文字质朴,结构谨严,是元杂剧早期的作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充分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恶人拐骗妇女,肆意横行;官府办案敷衍了事,草菅人命。李氏是作者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她的善良、正直、勇敢、舍己救人的优点,在作者笔下表现得非常充分。本文所选这四支曲子就是李氏对官府滥用酷刑的控诉。〔满庭芳〕一曲写李氏大胆控诉大小官府的官员们心术不正,耳目不明,对案情糊里糊涂,不作认真调查,只知用各种酷刑逼供,犯人负屈含冤被迫招供。有的甚至屈死杖下。在作者笔下,衙门官府无异于阎王殿。〔五煞〕进一步指责官府罗织罪名。人死不可复生,所以嫌疑犯应从轻处分。靠折磨人写成的文状很难重新改动,依照《罗织经》得到的供状不足深信。直斥官吏尸位素餐,白吃俸禄,不能察奸雪诬,只会逮捕无辜好人去做替罪羊。〔四煞〕指责官吏差役滥用酷刑拷打犯人,致使犯人体无完肤、骨碎筋折。痛斥这些家伙心如铁石,心肝全无。〔二煞〕写李氏心中的感受。作为一个母亲,眼巴巴地看着这一切,只能在心里暗地叫苦。谢祖受过刑询之后,还要披枷带锁,连脖子都无法转动。枷上还要钉上长钉,贴上盖有官印的封条,做母亲的心如刀绞,多么想扑上去安慰一下受屈的儿子,却又被如狼似虎的公人推推抢抢,揪了头发扯到一旁。 这四支曲子酣畅淋漓,直抒胸臆,配上〔满庭芳〕等曲豪放雄浑的音乐,自然会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王仲文

王仲文(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言其“仲文踪迹驻金华,才思相兼关(关汉卿)、郑(郑光祖)、马(马致远)。”然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认为“金华”乃“京华”之误,并从《金华黄先生集》卷二六《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考出王仲文乃济宁郓城人史惟良(1273~1347)之师,应为金末进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此说虽难成定论,亦可供参考。 ► 2篇诗文

王仲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