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园记

意园者,无是园也,意之如此云尔。山数峰,田数顷,水一溪,瀑十丈,树千章,竹万个。主人携书千卷,童子一人,琴一张,酒一瓮。其园无径,主人不知出,人不知入。其草若兰,若蕙,若菖蒲,若薜荔。其花若荷,若菊,若芙蓉,若芍药。其鸟若鹤,若鹭,若鸥,若黄鹂。树则有松,有杉,有梅,有梧桐,有桃,有海棠。溪则为声如丝桐,如钟,如磬。其石或青,或赭,或偃,或仰,或峭立百仞。其田宜稻、宜秫,其圃宜芹,其山有蕨、有薇、有笋,其池有荇。其童子伐薪、采薇、捕鱼。主人以半日读书,以半日看花,弹琴饮酒,听鸟声、松声、水声,观太空,粲然而笑,怡然而睡,明日亦如之。岁几更欤,代几更欤,不知也。避世者欤,避地者欤,不知也。主人失其姓,晦其名,何氏之民?曰无怀氏之民也。其园为何?曰意园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意园者,无是园也:意园,并没有这样一座真实的园子 。
  • 意之如此云尔:(只是)心里想着有这样一个园子罢了。
  • 树千 (zhāng):树木很多。章,大木材,这里泛指树木。
  • 万个:“个”是竹子的计量单位,万个形容竹子数量极多。
  • (bì lì):一种常绿藤本植物。
  • (shān):一种常绿乔木。
  • 丝桐:指琴。
  • (zhě):红褐色。
  • (yǎn):倒伏。
  • (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叫黏米。
  • (pǔ):菜地。
  • (xìng):荇菜,水生植物。
  • 伐薪:砍柴。
  • 无怀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那个时候,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翻译

所谓意园,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座园子,只是心里想象着有像这样的一座园子罢了。几座山峰相连,几块田地广袤,一条溪水潺潺流淌,一道瀑布高达十丈,树木成林,翠竹丛生。园子的主人携带着千卷书籍,带着一个童子,有一张琴,一瓮美酒。这个园子没有路径,主人不用特意出去,外人也不知道如何进入。园中的草有的像兰花,有的像蕙草,有的像菖蒲,有的像薜荔。园中的花有的像荷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芙蓉花,有的像芍药花。园中的鸟有的像白鹤,有的像白鹭,有的像沙鸥,有的像黄鹂。树木中有松树、杉树、梅树、梧桐树、桃树、海棠树 。溪水流动发出的声音,像琴音,像钟声,像磬声。园中的石头有的是青色的,有的是红褐色的,有的倒伏着,有的向上仰着,有的陡峭地直立着,高达百仞。园中的田地适宜种稻子、种秫米,园中的菜地适宜种芹菜,山中生长着蕨菜、薇菜、竹笋,池塘里生着荇菜。童子负责砍柴、采摘野菜、捕鱼。主人用半天时间读书,用半天时间赏花,弹弹琴,饮饮酒,聆听鸟叫声、松涛声、流水声,观望辽阔天空,然后露出灿烂的笑容,安适惬意地睡去,第二天也是这样度过。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朝代更替了多少次,主人也都不在意。主人是在避世吗?是为躲避战乱而流落于此吗?也不知道。主人隐匿了自己的姓氏,隐藏了自己的名字,他是哪一朝代的百姓?他是无怀氏时期的百姓啊。那这座园子叫什么呢?回答说叫意园。

赏析

这篇《意园记》是戴名世虚构的一篇记,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座理想中的意园。在意园里,风景如画,有山有水,动植物繁多,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生活悠闲惬意,主人远离世俗干扰,与自然相伴,自在逍遥。文章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桃花源般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厌倦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与功名利禄;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主人身份隐匿等描述,隐晦地流露出作者在当时环境下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情绪 。文字简洁却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境般世界,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俗后的空灵意境,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戴名世

戴名世

清安徽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身后人称宋潜虚先生(戴氏出自先秦宋国)。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自少时即留心明史,遍访遗书,网罗故老传闻,得方孝标《滇黔纪闻》,采其内容入己作。左都御史赵申乔劾奏所撰《南山集》用永历年号,遂得罪下狱,被杀,家属充发黑龙江。今存《潜虚先生文集》。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