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述
注释
- 嫖(piāo)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这里借指勇敢的青年将领。
- 凭陵:侵凌,进逼。
- 向迩(ěr):靠近。
- 董戎:统率军队。
- 韦叡(ruì):南朝梁名将。
- 板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
- 毫素:笔和纸,这里代指书法作品。
- 拨镫(dèng):书法运笔的一种方法。
- 覃(tán)思:深思。
翻译
年轻时写的字也有气势,就像霍去病十八岁参军,最初率领上千骑兵,纵横沙漠,眼中没有完整的敌人。又像夏日的云朵和奇异的山峰,畏惧强烈的日光,炽热地纵横交错,让人无法靠近,这就是其气势所在。年老时写的字也显得苍老,如诸葛亮统率军队、韦叡迎战敌人,坐着板舆亲自前往,用白色羽毛指挥军队,虽不见那种刚健的风骨,但笔和纸却相互适宜,笔锋也不再完整。唉!年轻和年老时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才能和他们谈论这些。 书法有七种运笔的方法,称为“拨镫”。从卫夫人以及钟繇、王羲之,传授给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人,流传到了今天。然而世上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道理。我有幸得以遇到,从先生那里接受教诲。这书法真是奇妙啊!如果不是天生赋予其灵性,亲口传授关键诀窍,然后深入研究、深思熟虑,就无法穷尽其中的奥妙,怎能不将其视为秘密而珍惜呢?所说的方法,就是妖、压、钩、揭、抵、导、送。这个字也有颜真卿的墨迹,还留存于世。我担心将来的学书法的人无从知晓,所以暂且记录下来。 “妖”,是大拇指骨的上节,下端用力要直,如同提起千钧重物。“压”,是按压食指,靠着中指旁边。“钩”,是钩住中指顶着指尖,使笔钩着向下。“揭”,是揭开无名指顶在指甲肉之间,使笔向上揭起。“抵”,是无名指揭笔时,中指抵住。“拒”,是中指钩笔,无名指抗拒固定。“导”,是小指引着无名指从右边经过。“送”,是小指送着无名指从左边经过。
赏析
这篇《书述》是李煜对书法的一番见解和体会。文章开头通过对比年轻时和年老时书法的不同风格,展现了书法随着人生阅历和心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差异,富有哲理性。接着,李煜介绍了书法的“七字法”——拨镫,并强调了其深奥和珍贵,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在对每个字的具体解释中,李煜详细描述了运笔的方法和要点,使读者对这种书法技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将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能让读者感受到李煜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