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诗六十首同樊山作 吴桓王

父兵诛卓起长沙,直取江东作帝家。 小弟坐分三足酊,大乔方称并头花。 只留公瑾烧铜雀,不听虞翻谏白蛇。 玉貌英雄千古少,笑他操备是蒹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樊山:人名。
  • 桓王:即孙策,孙权长兄。
  • :指董卓。
  • 酊(dǐng):“鼎”的异体字。
  • 公瑾:周瑜的字。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学者。
  • 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翻译

父亲孙坚带领军队诛杀董卓从长沙起兵,径直夺取江东来建立帝王之家。弟弟孙权得以坐拥三分天下的局面,大乔才被赞誉为并头花。只留下周瑜能火烧铜雀台,却不听从虞翻劝谏关于白蛇的事情。孙策外貌英俊又是英雄千古少见,嘲笑那曹操和刘备就像是那芦苇。

赏析

这首诗咏叹的是吴桓王孙策。诗中简述了孙坚起兵及孙策为东吴奠定基础的过程,强调了其在东吴崛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小弟坐分三足酊”指出孙策为孙权后来的三分天下打下基础。“大乔方称并头花”则描绘了孙策与大乔的婚姻。用“只留公瑾烧铜雀”凸显周瑜在吴的重要作用,而“不听虞翻谏白蛇”展现了孙策的某些决策。最后以“玉貌英雄千古少”赞美孙策的才貌双全,以“笑他操备是蒹葭”来对比孙策与曹操、刘备,表现出对他们的一种态度。整首诗简洁地概括了孙策的主要事迹和特点,语气中带着对其的赞赏和肯定。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字实甫,一字中实,龙阳人。光绪乙亥举人,历官广东钦廉道。有《琴志楼集》。 ► 6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