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宋中丞自荐表

· 李白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云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宝初⑴,五府交辟,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⑵,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 臣闻古之诸侯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明戮。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先荣,垂之典谋,永以为训。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⑶,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⑷。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传曰:举逸人而天下归心。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晖,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豪俊,引领知归。不胜凄凄之至,敢陈荐以闻。
拼音

注释

⑴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42—756年。 ⑵永王东巡:李璘,唐玄宗第二十三子。安史之乱发生,李璘以平乱为号召,在江陵(今属湖北)起兵,引军东下,史称“永王东巡”。途中邀请隐居庐山的李白入幕府。不久李璘被唐肃宗李亨派兵击败擒杀。 ⑶巢、由:巢父、许由,两人都是上古高人隐士,不求名利权位的典型。 ⑷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昔日汉高祖刘邦欲请商山四皓出山而不可得,后来欲废太子,而太子听从张良之计,请出商山四皓为其辅翼,刘邦见太子羽翼已丰,于是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为宋中丞自荐表》是唐肃宗时,李白替中丞宋若思写的一篇把自己推荐给肃宗的文章。在文章中,李白历叙自己的志向、才华和经历。

赏析

这篇文章题目中的宋中丞,即宋若思。吕华明在《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认为《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杨栩生则认为此文作于公元757年(至德二载)。 李白的说理文,大都运用夸张手法,侃侃而谈,颇类战国策士之风。在文章中,李白历叙自己的志向、才华和经历。“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看来似乎自我夸张过甚,实际这种夸张只是作为达到取得对方信任的手段而已,也是纵横家文章惯用的手法。 这篇文章引经据典,用事明当,语言简炼,虽多少带有六朝骄骊之风,但由于说的均系事实,无雕辞琢句之弊,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动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宝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开始的时候。
  • 永王东巡胁行:永王李璘东巡时逼迫同行。
  • 巢、由之节:巢父、许由的气节。巢父(音 cáo fǔ)、许由,皆为古代隐士。

翻译

臣听说:天地闭塞时贤人就会隐居。云雷涌动时君子就会被任用。臣看到从前的翰林供奉李白,年龄五十七了。天宝初年,五个官府都征召他,他却不求显达,就如郑子真在谷口,名声震动京城。太上皇听说后很喜欢他,召他进入宫廷。他既为宏伟事业增添光彩,有时也为帝王言论润色草稿,神态从容地宣扬,特别受到褒奖赏赐。后来因为奸臣欺诈诡谲,就将他流放回到山中。他闲居时进行创作,言论作品达数万字。正逢逆胡叛乱,他到庐山躲避,遇到永王李璘东巡时逼迫他同行,中途逃离奔走,回到了彭泽。这些情况都已经陈述自首。前后经过宣慰大使崔涣以及臣的推究复查为之洗刷清白,不久也已经奏报皇上知晓。 臣听说古代的诸侯举荐贤人会受到上等赏赐,遮蔽贤人会受到明确惩处。如果三次举荐恰当美好,必定会先赐予九锡尊荣,这可流传于典章谋略中,永远作为准则。臣所举荐的李白,确实知道他是无辜的。他怀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具有巢父、许由那样的气节,文章可以改变风俗,学问可以探究天人关系,却连一个官职都没有获得,四海之内都为他叫屈。希望陛下圣明广大运行,最高的道义没有偏倚,收留这世间少有的英才,作为本朝的珍宝。从前四皓遇到汉高祖而不出来,等到辅佐汉惠帝时才到来。君臣的聚散离合,也各有定数,怎能让这个人名满天下却在当时困顿憔悴?传说道:举荐隐逸的人那么天下人就会归心。希望陛下,回转太阳的高照光芒,流下照耀在盆子之下的光辉,特别请求授予他一个京城官职,献言可否,来使朝廷官员增光,那么四海的豪杰才俊,就会引领着知道归向。臣不胜悲愤到极点,冒昧进上这封推荐信让您知道。

赏析

这是一篇李白的朋友宋中丞为他写的自荐表,极力推荐李白。文章首先阐述了贤人在不同时机的任用情况,接着叙述了李白的才华、经历和遭遇的不公。强调李白既有才华又有气节,却遭遇坎坷,呼吁陛下能任用他。文中用“四皓”的例子来暗示要珍惜人才。整体文辞诚恳激昂,充分表现了对李白才能的肯定和希望他得到重用的愿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