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拼音

所属合集

#高中人教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绸缪:形容缠绵不断的样子,这里指情意深厚。
  • 柁(duò):同“舵”,指船舵。
  • 石尤:古代有关逆风或顶头风的典故。

翻译

离别的心肠就像转动的轮子,片刻之间已经转了千万周。眼睁睁看着两个轮子飞速奔驰,更加增添了心中的忧愁。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车船。车船承载着离别,行动停止还是较为自由的。今日的船和车,一起使劲产生了离愁。明明知道那只是片刻的景象,不允许有稍微的情意缠绵。钟声一旦按时响起,顷刻间就一点也不停留。即使有万钧重的船舵,动起来却像绕指一样柔软。哪里没有迎面的风,也不畏惧那阻止行船的石尤。送别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你已经在天涯尽头。望着影子突然就看不见了,烟波浩渺深远悠悠。离去是多么快速啊,归来是否一定会被滞留呢?只愿你归来的时候,赶快乘坐那轻快的气球。

赏析

这首诗以传统的离别题材,表达了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所带来的离别新感受。诗中细致描绘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忧愁,如“别肠转如轮”“益增中心忧”等,生动形象。通过对比古代与今日车船离别时的不同,突出了当下离别更加匆忙、无情的特点。最后表达了希望对方能乘坐先进的“气球”快速归来的愿望,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而生动,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