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蒋侯山:即紫金山。 兴王:开创基业的君主,这里指明太祖朱元璋。 作邑:指建设都城。 银海:指帝王陵墓中充满水银的设施,以象征江海。(这里的“银”读作“yín”) 僧易地: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朱元璋的陵墓逐渐荒芜,甚至有僧人在附近占地居住。 石床空令女朝天:传说孝陵内有石床,朱元璋的嫔妃殉葬后据说在此处谢恩,表达对朱元璋的敬意。但如今只剩空床,令人感叹。 觚棱阙(“觚”读作“gū”):宫殿建筑物的一种,此指孝陵建筑的残存部分。 涧涸:山涧干涸。 功德泉:据说孝陵附近曾有泉水,有功德祥瑞之意,如今泉水已干涸。 江村寒食节:在江边村社的寒食节。 落花飞絮:飘落的花朵和飞扬的柳絮。
翻译
紫金山和明朝故宫相连,遥想当年明太祖在此建设都城开创基业的年代。 帝王陵寝中的银海之地竟然被僧人占去,石床上空留着殉葬嫔妃谢恩的传说。 山峦依旧青翠,还似那宫殿的残垣断壁,山涧已经干涸,曾经的功德泉也不复存在。 此时正是江边村社的寒食节,那门前飘落的花朵和飞扬的柳絮令人羡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孝陵的现状,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先写明孝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明太祖开创基业的回想,然后描述了如今陵寝的荒芜景象,如银海被僧人占据、石床空留传说、觚棱阙似存非存、功德泉干涸等,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兴衰。最后以江村寒食节的景象作结,落花飞絮的美好与陵寝的荒凉形成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含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