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喜雨
天心本至仁,生意岂有息。
粤从书夏五,甘霔绝点滴。
凉风自西来,时送中夜湿。
田腹泯龟文,屋角挂龙骨。
我稷与我黍,实颖而实栗。
屡丰固难望,一饱或可必。
岂惟曾孙庾,如坻亦如栉。
滞穗不敛穧,可续穷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资螟螣。
愿减汉民租,少裕东南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心:指上天的心意。
- 至仁:极仁慈。
- 生意:生机,生命力。
- 粤从:自从。
- 夏五:泛指夏季五月。
- 甘霔(shù):甘霖,及时雨。
- 中夜:半夜。
- 田腹:田地里。
- 泯(mǐn):消灭,消失。
- 龟文:指田地干裂呈现出的龟甲状纹路。
- 龙骨:水车,旧时农田灌溉工具。
- 稷(jì)、黍(shǔ):都是古代的粮食作物 。
- 实颖(yǐng)而实栗:指庄稼穗粒饱满。颖,禾穗的末端;栗,坚实。
- 屡丰:连年丰收。
- 曾孙:在古代常用来指贵族、王室子孙,这里代指统治者。
- 庾(yǔ):谷仓。
- 坻(chí):水中的小洲,这里形容粮食堆积高。
- 栉(zhì):梳子、篦子的总称,这里形容粮食像梳齿一样密密麻麻。
- 滞穗:遗留在田间的谷穗。
- 敛穧(jì):把割下的稻穗收拢。
- 螟螣(téng):两种害虫名,螟虫和螣虫,常用来比喻为害人民的人。
翻译
上天之心本是极其仁慈的,万物的生机怎会有停止的时候。 自从进入夏季五月,甘霖就点滴未下。 凉爽的风从西边吹来,半夜时分时时带来湿润之意。 田地里干裂的龟纹渐渐消失不见,屋角的龙骨水车也不再忙碌。 我们种的稷和黍,穗粒饱满又坚实。 连年丰收固然难以期望,让百姓吃上一顿饱饭或许能够实现。 岂止是王公贵族的谷仓,粮食堆积得像小洲一样高,又如同梳齿那么密。 田间遗落的谷穗不用收聚起来,便可以让穷苦百姓得以接续度日。 只是担忧老鼠和麻雀来损耗粮食,尤其害怕螟虫和螣虫等来肆虐。 希望能减轻百姓的赋税,让东南地区民众的财力稍微宽裕一些。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立秋时节下雨展开。开始感慨上天的仁慈和万物的生机,体现诗人对生命延续的深刻认知。接着描述此前干旱之景,与后文的喜雨形成对比。立秋时分凉风吹来带来湿润,描绘出喜雨的及时到来,以及雨后田间景象和庄稼的良好状态,给人带来喜悦和希望。诗中既提到丰收有望对民生的积极影响,从贵族谷仓满盈到穷苦百姓能靠遗穗饱腹,又表达了对粮食遭受鼠雀和虫害的担忧,反映出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最后诗人提出减轻赋税的愿望,体现了他关心百姓疾苦、希望民生得到改善的情怀,使整首诗不仅是对立秋喜雨的记录,更上升到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思考层面,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