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 姚鼐
冬烘老子木棉裘,苜蓿盘边与古谋。 曳踵车轮良病缓,拄颐剑首正嫌修。 虽雠《七略》无藜火,未证三幡愧苾刍。 儒佛两家无着处,祇将黄发迈时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冬烘老子:指迂腐浅陋的人,这里是诗人自谦之称。
  • 苜蓿(mù xu)盘:指简单的饭菜,苜蓿是一种植物,可食用 。
  • 曳踵(yè zhǒng):拖着脚后跟,形容行动迟缓。
  • 拄颐剑首:长剑,剑头可以支托下巴。
  • :长。
  • 雠(chóu):校对文字,这里义同校勘。
  • 《七略》:我国古代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著作 。
  • 藜火:夜读照明之火,典出西汉刘向夜读,太乙神持青藜杖为其照明的典故 。
  • 三幡:佛教语,色、心、空称为“三幡”。
  • 苾刍(bì chú ):即比丘,指和尚。
  • 祇(zhǐ ):同“只”。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常用来指代老年人,这里指自己日渐衰老。

翻译

我这个迂腐的老头子,穿着木棉裘,守着简单的饭菜,与古人的学问为伴。我行动迟缓犹如那车轮滚动缓慢,长剑太长我还嫌它碍事。虽然我热心校对古书,却没有如同刘向般得到神仙夜间持藜杖照明的好运;既没有参透佛法,也愧于没有像和尚一样的修行。儒家和佛家的道理我都没能悟透,只能凭借着这渐老之躯度过余生,超越一般俗流。

赏析

这首诗尽显自嘲意味,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首联“冬烘老子木棉裘,苜蓿盘边与古谋”,描绘了一幅质朴平淡的生活画面,一个安贫乐道追求古学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颔联“曳踵车轮良病缓,拄颐剑首正嫌修”通过形象的比喻,以自身行动迟缓(曳踵车轮)和对长剑(拄颐剑首)之长的嫌恶,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面对处境时的无奈和不适应。颈联引经据典,“虽雠《七略》无藜火”写出自己求知若渴却没有获得类似古人的机遇,“未证三幡愧苾刍”又表达了在佛法修行上的欠缺与愧疚,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在学术追求上的纠结与遗憾。尾联“儒佛两家无着处,祇将黄发迈时流”将这种复杂情绪归结于随年龄老去,超脱于俗流之外的感慨,含蓄又深沉地表现了诗人的一种达观的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中蕴含深厚情感,用典巧妙自然,生动地展现出一位学者内心的矛盾、追求与释怀。

姚鼐

姚鼐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 7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