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 南康军和苏韵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山依旧:庐山依然如故,未因人事变迁而改变。
- 凄凉处:指庐山中令人感到凄凉的地方。
- 无限江南风物:无尽的江南景色,可能指代家乡或曾经的繁华。
- 空翠:形容山色空灵翠绿。
- 晴岚:晴朗时的山间雾气。
- 浮汗漫:弥漫无际。
- 障天东半壁:遮蔽了半个天空。
- 孤峰:独立的山峰。
- 危嶂:险峻的山崖。
- 波翻雪:形容波浪翻滚,如同白雪覆盖。
- 乾坤未老:天地尚未衰老,意味着世间仍有生机。
- 地灵人杰:地势灵秀,人才辈出。
- 堪嗟:感叹,悲哀。
- 河倾斗落:比喻时光流逝,星辰移动,象征岁月匆匆。
- 客梦催明发:在外漂泊的旅人,夜晚的梦境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 南浦:古代地名,泛指送别之地。
- 闲云过草树:悠闲的云彩飘过草地树木,描绘出宁静的画面。
- 旌旗:旗帜,此处可能象征战事或朝廷。
- 明灭:忽明忽暗,形容远望时的景象。
- 三十年来:概指作者经历的漫长岁月。
- 十年一过:时间过得飞快,十年就像过了一瞬。
- 星星发:形容头发稀疏,暗示年老。
- 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管乐器,声音悲凉。
翻译
庐山依然保持着它往日的雄姿,但在那凄凉的角落,满目都是江南的风光。碧绿的山色与晴朗的雾气交织在一起,仿佛遮住了半个天空。大雁掠过孤独的山峰,猿猴归于陡峭的山崖,疾风吹过,江面波涛翻滚,像雪一样洁白。尽管世间还未老去,这片土地的灵秀仍然孕育出杰出的人才。
令人感慨的是,我像孤舟漂泊,看着北斗星移,每个夜晚的梦都催促着黎明的到来。南浦的闲云悠然地穿过草木,回首望去,曾经的旗帜已变得模糊不清。这三十年的漂泊,每一十年都如同瞬间流逝,只剩下稀疏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无情。深夜里,只有那悲凉的胡笳声穿透寒月,回荡在寂静的夜空。
赏析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南康军(今江西九江)和苏轼的韵律下所作,表达了他身处逆境中的家国之思和个人感慨。文天祥以庐山为背景,寓情于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他感叹自己漂泊不定,岁月如梭,同时又满怀壮志豪情,坚信即使在艰难困苦中,国家仍需英雄人物支撑。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孤峰”、“危嶂”、“雁过”、“波翻雪”,既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也隐喻了自身的困境。最后以胡笳声收尾,增添了悲凉的氛围,显示了文天祥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