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子名字义

· 陈淳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尔名以矩,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矩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于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致。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于视为不方,随物而妄伺。 如或非礼听,是以不法听。 于听为不方,随物而妄应。 如或非礼言,是以不法言。 于言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于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污,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于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矩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引申为规则、法度。
  • (hé):何不。
  • (kuí):准则。
  • (bēi):倾斜,不正。
  • (zhān):“之焉”的合音。

翻译

小子你叫定孙,过来我对你说。你如今已经行过加冠礼,为何不以成人来对待。现在你的名是矩,字是方叟。告诉你名字的含义,你要恭敬地听受。矩是用来画方的,是一种法度的器具。遍观天下所有的方,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就人事而言,也不超越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根源在人的本性,它的根本只有一个而已。分散在各种事物之中,各自都有其所在之处。这当然不简单,千差万别却有统一的准则。处处都有既定的法则,方正而没有一点歪斜。圣人安然地去践行,他们想要的也不会超出这些。贤能的人努力去恢复,周旋必定能达到。学者仰慕圣贤,在学习上也一定要以此为准。所选择的要精明,所秉持的要坚定。法则都是从心中确定的,而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有不合礼的观看,那就是不合法度的观看。在观看上不方正,就会随着事物而胡乱窥探。如果有不合礼的聆听,那就是不合法度的聆听。在聆听上不方正,就会随着事物而胡乱应答。如果有不合礼的言语,那就是不合法度的言语。在言语上不方正,就会随着事物而胡乱宣扬。如果有不合礼的行动,那就是不合法度的行动。在行动上不方正,就会随着事物而胡乱前往。只有看到方正才会明白,不被不合礼的事物所动摇。只有听到方正才会聪慧,不被不合礼的事物所听从。只有说的话方正才可信,不被不合礼的事物所屈从。只有行动方正才正直,不被不合礼的事物所迎合。一个一个都遵守我的法则,不允许有私人的意念掺杂其中。追寻杜绝枉尺的行为,警惕乖违的迎合。遵循直道奔驰,哪有行为不检点。可以的就给予,可以的就拒绝。交往自然要方正,不跟随不好的人离开。有善良的就跟从,不善的必须克制。处理事情自然要方正,不跟随不善而沉溺。跟着事物就会成为圆,不是圆就是片面。同流合污,在方正上确实有过错。先有方正而后有圆,只有这样才能周全。既然没有一个地方不方正,也就没有一个地方不圆。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节,从内心得到孔子的真传。不仅仅是对方的熟悉,实际上是对圆的安心。圣人的法则万世存在,你要努力啊。称呼名字要自我警惕,听到字要严肃地自我反思。这样的义理你没有羞愧的,衷心信服要常常铭记在心。

赏析

这首诗是陈淳对名为“定孙”的晚辈的劝诫和教导。全诗围绕着“矩”这个名字展开,详细阐述了“矩”所代表的规则、法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保持方正,不被外界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同时强调了只有先做到方正,才能实现真正的圆融周全。诗中大量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方与圆、正与邪等,突出了方正的意义。整首诗充满了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反映了作者对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原则的重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道德价值。

陈淳

宋漳州龙溪人,字安卿,号北溪。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谓“此非圣贤事业”,遂尽弃之。从朱熹学,日求其未至,熹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熹卒,遵训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宁宗嘉定十六年,授安溪主簿,未任而卒,谥文安。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等。 ► 2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