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落
韩公四十五,已赋齿落诗。
呀然顿崩弛,存者皆浮危。
我今恰半百,衰暮固其时。
一齿阙当门,摵其秋叶飞。
感兹生有涯,抚枕中夜悲。
伊人未闻道,文与百世期。
吾今食粟耳,将随野草萎。
圣路千万里,加鞭犹可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韩公:指韩愈,这里以韩愈的人生经历为参照。
- 呀然:形容牙齿脱落时的空缺样子 。
- 崩弛:原指堤坝、桥梁等毁坏,这里指牙齿脱落。
- 浮危:松动危险 。
- 恰半百:正好五十岁。
- 衰暮:衰老暮年。
- 阙当门:门牙缺失。 阙(quē):空缺。
- 摵其: 形容物体颤动、飘落的声音。这里指牙齿脱落如秋天叶子飘落。 摵 (sè)
- 生有涯:生命是有限的。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 中夜:半夜。
- 伊人:那个人,这里指韩愈。
- 闻道:领悟正道。
- 文与百世期:文章期待流传后世。
- 食粟:吃粮食,这里比喻无所作为地活着 。
- 圣路:追求圣人之道的路途。
- 加鞭:加劲赶马,比喻努力前进 。
翻译
韩愈四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了关于牙齿脱落的诗。 那时他的牙齿猛然间纷纷脱落,剩下的也都松动不稳。 如今我刚好五十岁,衰老暮年本也是到了这个时候。 一颗门牙缺落在当口,掉落时恰似秋天飘零的树叶簌簌作响。 感慨生命原来如此有限,夜里靠着枕头满心悲戚。 韩愈没能彻悟正道,却有望文章百世流传。 而我如今只是庸庸碌碌地吃着粮食度日,不久将会像野草般枯萎消逝。 尽管追求圣人之道路途遥远有千万里,现在奋力加鞭前行或许还不算晚。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牙齿脱落这件日常小事,引发了深沉的生命感慨。诗人先以韩愈四十五岁写齿落诗作为铺垫,自然地引出自己五十岁牙齿脱落的情境。通过对牙齿脱落细节的描写,如“呀然顿崩弛,存者皆浮危”“一齿阙当门,摵其秋叶飞”,形象地表现出身体的衰老变化,这种衰老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怀,“感兹生有涯,抚枕中夜悲”直接抒发内心的悲哀。
诗中将自己与韩愈对比,认为韩愈虽未闻道却能以文传百世,而自己却碌碌无为,“吾今食粟耳,将随野草萎”充满了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与惆怅。不过,诗的最后“圣路千万里,加鞭犹可迟”又陡然一转,显示出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消极,尽管年已半百,仍有想要积极进取,踏上追求圣人之道征程的决心。整首诗情感起伏,既有对衰老和生命短暂的悲叹,又有不甘庸碌、力求奋进的情志,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价值的执着探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