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兴道观有感五首

· 方回
戍垒儿郎意气雄,群腰刀斧薄榛丛。 寻真亭仆长松少,礼斗坛荒苦竹空。 菜色可怜穷道士,樵歌不见旧邻翁。 存亡得丧知何极,天地悠悠感慨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戍垒(shù lěi):边防驻军的营垒。
  • 儿郎:指士兵。
  • 意气雄:意气风发,精神抖擞。
  • 群腰刀斧:众多士兵腰间挂着的刀斧。
  • 薄榛丛:穿越茂密的榛树丛。
  • 寻真亭:道观中的亭子,可能用于修行或冥想。
  • :倒下。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礼斗坛:用于祭祀北斗星的坛。
  • 苦竹:一种竹子。
  • 菜色:因饥饿而显得苍白的面色。
  • 樵歌:砍柴人唱的歌。
  • 存亡得丧:生死得失。
  • 天地悠悠:形容时间漫长,宇宙浩瀚。

翻译

边防营垒中的士兵们意气风发,腰间挂着刀斧穿越茂密的榛树丛。道观中的寻真亭已经倒塌,长松稀少,礼斗坛荒废,苦竹空空。可怜的道士面色苍白,砍柴人的歌声已不再听见,旧时的邻翁也不见了。生死得失,谁能知晓其极限?在这漫长的时间和浩瀚的宇宙中,我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防营垒与道观的对比景象,通过士兵的意气风发与道观的荒凉破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诗中“戍垒儿郎意气雄”与“寻真亭仆长松少”等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争与和平、繁华与衰败的反差。结尾的“存亡得丧知何极,天地悠悠感慨中”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宇宙浩瀚的哲学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