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粳稻(jīng dào):一种水稻品种,米粒短而粗。
- 佺期:人名,可能指古代的某位学者或文人。
- 东老:人名,可能指古代的某位学者或文人。
- 流火:指农历七月,此时天气开始转凉。
- 授衣:指农历九月,此时天气已凉,需要添加衣物。
- 豳什(bīn shí):指《诗经》中的《豳风》,其中包含了关于农事和季节变化的诗歌。
- 雁来宾:指雁南飞,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翻译
秋风中,粳稻又迎来了新的一季,年年都能继续食用,真是救济了贫困。 我远学佺期的学问,近来又与东老这样的仙人交流。 那些权贵的功业,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杯水,而俗人的面孔却像是三斛尘土。 七月的流火时节,我开始诵读《豳风》中的诗篇,提醒自己深秋将至,恐怕雁群南飞,预示着寒冷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秋风中的粳稻收获,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权贵的淡漠。诗中“贵公勋业一杯水,俗子面颜三斛尘”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结尾提及“流火授衣诵豳什,戒寒深恐雁来宾”,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也隐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未来寒冷的预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