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刺桐:一种植物,花大而美丽,常绿乔木。
- 草如蓝:形容草色鲜艳,如同蓝色。
- 卸绵袍:脱下厚重的棉袍。
- 剪纻衫:制作或穿上轻薄的苎麻衫。
- 不宜蚕:不适合养蚕。
翻译
刺桐花开,草色鲜艳如蓝,我正想脱下厚重的棉袍,换上轻薄的苎麻衫。 然而一夜之间春霜突降,仿佛又下了一场雪,江南的气候突然变得不适合养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南春天气候的突变,通过刺桐花开的景象与春霜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诗中“刺桐花发草如蓝”一句,以鲜艳的色彩渲染了春天的生机,而“一夜春霜忽如雪”则突出了气候的骤变,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结尾的“江南天气不宜蚕”,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农事活动的担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过白土市 》 —— [ 元 ] 方回
- 《 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 —— [ 元 ] 方回
- 《 别后寄赵宾旸并杨华父二首 》 —— [ 元 ] 方回
- 《 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如大都 》 —— [ 元 ] 方回
- 《 学诗吟十首 》 —— [ 元 ] 方回
- 《 赠相士雷月篷 》 —— [ 元 ] 方回
- 《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三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