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仲见寄

· 仇远
儒冠误我欲投簪,抱膝聊为陇上吟。 故里未归先入梦,新交虽好少知心。 清光湛湛溪中月,遗迹沉沉濑底金。 闻道雪晴丰荠麦,行看放犊满桃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冠:指读书人的身份。
  • 误我:耽误了我。
  • 投簪:比喻弃官。
  • 抱膝:双手抱膝,形容闲适或沉思的样子。
  • 陇上吟:在陇上吟诗,陇上指田野或边远之地。
  • 新交:新结识的朋友。
  • 湛湛:清澈的样子。
  • 遗迹:留下的痕迹或古迹。
  • 沉沉:深沉的样子。
  • 濑底金:指河床中的金子,比喻珍贵的东西。
  • 荠麦:荠菜和麦子。
  • 行看:即将看到。
  • 放犊:放牧小牛。
  • 桃林:指桃花盛开的地方。

翻译

读书人的身份耽误了我,我想要弃官归隐,只是暂时抱膝在陇上吟诗。 我的故乡还未回去,却已先在梦中归去,新结识的朋友虽多,却少有知心之人。 清澈的月光照耀着溪中的月亮,古迹沉沉地躺在河床底的金子旁。 听说雪后天气晴朗,荠菜和麦子长得丰盛,即将看到小牛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自由放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儒冠误我欲投簪”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读书人身份的厌倦和对弃官归隐的渴望。后文通过对故乡的思念、新交的失望、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的最后两句,以田园生活的景象作结,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仇远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他好交友,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均有来往,互相赠答。仇远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如《采薇吟》、《和范爱竹》、《题赵松雪迷禽竹石图》、《挽陆右丞秀夫》、《怀古)、《凤凰山故宫》、《朝天门城角》等。仇远在南宋已有诗名,而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 仇远著有《金渊集》六卷,皆官溧阳时所作,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有《兴观集》、《山村遗集》,是清项梦昶所编,残缺不全。据诗人方回在仇远四十一岁时说:“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余。”看来仇远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仇远的书法也有专门的论述。说仇远的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 7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