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十日得蜂虿茧丝之句

· 方回
深言惧忤时,聊复一评之。 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 因循终不恤,平定岂无期。 麦赭秧田废,人家半忍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靡暇:没有空闲。
  • 蜂虿(chài):蜂和蝎子,比喻恶毒的人。
  • 茧丝:蚕茧的丝,比喻辛勤劳动。
  • 麦赭:麦子成熟时呈现的红色。
  • 秧田:种植水稻的田地。

翻译

深沉的言辞担心会触犯时世,姑且再来评价一番。 没有空闲去防备恶毒的人,只能辛勤地劳作。 因为循规蹈矩而终究不关心,平定混乱难道没有期限吗? 麦子成熟时秧田被废弃,人们忍受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动却无法避免的困境,表达了对时世的不满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诗中“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一句,既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后两句则进一步以麦田废弃、人们忍饥挨饿的景象,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