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子方归蜀

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 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葺(bó qì):简陋的茅屋。
  • 溧泽: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蜀山川:指四川的山川。
  •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三日的习俗,称为寒食节。
  • 麦饭:用麦子煮的饭,这里指祭品。
  • 洒墓田:在墓地洒酒或食物,进行祭祀。
  • 矍铄(jué shuò):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 扶携:搀扶。
  • 云安:地名,今重庆市云阳县。
  • 杜鹃:鸟名,传说中杜鹃啼血,象征哀怨。

翻译

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位于溧泽的边缘,常常梦见家乡四川的山川。 不知几次在梨花盛开时遇到寒食节,又有谁能用麦饭来祭扫墓地。 老翁精神矍铄,对旅途并不在意,搀扶着幼子登上江船。 东归时不要因思念亲朋而留恋,自古以来,云安之地就没有杜鹃的哀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旅途的淡然态度。诗中通过“薄葺田园”、“乡心常梦蜀山川”等词句,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和对家乡山川的眷恋。后两句则通过“梨花知几逢寒食”和“麦饭谁能洒墓田”来表达对家乡传统习俗的怀念。最后,诗人以老人的形象自比,表达了对旅途的轻松态度和对家乡的坚定回归,同时以“云安无杜鹃”来寓意旅途的安宁与家乡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旅途的豁达。

仇远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他好交友,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均有来往,互相赠答。仇远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如《采薇吟》、《和范爱竹》、《题赵松雪迷禽竹石图》、《挽陆右丞秀夫》、《怀古)、《凤凰山故宫》、《朝天门城角》等。仇远在南宋已有诗名,而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 仇远著有《金渊集》六卷,皆官溧阳时所作,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有《兴观集》、《山村遗集》,是清项梦昶所编,残缺不全。据诗人方回在仇远四十一岁时说:“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余。”看来仇远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仇远的书法也有专门的论述。说仇远的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 7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