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懋彦明次家兄韵见示再和二章

· 赵汸
尽橐图书上玉岑,小斋终日自幽寻。 反关已愧莺迁木,抵掌还闻鹤在阴。 俗士天机何浅浅,高人踵息自深深。 劳生可愧非吾有,莫负邹公说本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德懋:德行丰厚。
  • 彦明:才德出众。
  • 次家兄韵:依照家兄的诗韵作诗。
  • 尽橐图书:指将所有书籍都装入囊中,意指学问渊博。
  • 上玉岑:登上高山,比喻追求高深的学问或境界。
  • 幽寻:幽静地寻觅,指在安静的环境中探求知识。
  • 反关:关闭门户,指隐居。
  • 莺迁木:莺鸟迁徙至新木,比喻改变环境或职位。
  • 抵掌:击掌,表示决心或高兴。
  • 鹤在阴:鹤在阴凉处,比喻隐居的生活。
  • 俗士:世俗之人。
  • 天机:天意,这里指人的天赋或悟性。
  • 浅浅:浅薄。
  • 高人:指有高深学问或道德的人。
  • 踵息:跟随呼吸,比喻学习或模仿。
  • 深深:深厚。
  • 劳生:辛劳的生活。
  • 非吾有:不是我所拥有的。
  • 莫负:不要辜负。
  • 邹公:指邹衍,古代著名学者。
  • 本心:初心,本来的心意。

翻译

将所有书籍装入囊中,登上高山,小屋里终日幽静地探寻学问。关闭门户,已感到惭愧,如同莺鸟迁徙至新木,击掌时又听说鹤在阴凉处,意味着隐居的生活。世俗之人的天赋何其浅薄,而有高深学问的人,他们的学习是如此深厚。辛劳的生活并非我所拥有,不要辜负了邹衍所说的初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执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尽橐图书上玉岑”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而“小斋终日自幽寻”则描绘了他在幽静环境中探求学问的情景。通过对比“俗士”与“高人”,诗人表达了对深厚学问的推崇和对浅薄世俗的鄙视。最后,诗人提到“莫负邹公说本心”,强调了不忘初心,坚持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和学问追求的坚定信念。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