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承贞居先生远寄周钟铣间有文象凫之形则考工记所谓凫氏为钟者也击之与夷则合而是日又适立秋古物之来岂偶然哉辄成小诗拜贶之辱

故人赏我趣,遗我凫氏钟。 制与周礼合,试叩声舂容。 是日新秋节,夷则还为宫。 悬之西楣下,浮磬俨在东。 金石互相应,间以丝与桐。 八音虽未备,古乐将无同。 鼎尊铎觯卣,罗列见古风。 揖让于其间,令我怀周公。 作诗报嘉贶,庶以开群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铣(xiǎn):钟的两侧。
  • 凫(fú):一种水鸟,此处指钟上的装饰图案。
  • 舂容:形容声音宏大而和谐。
  • 夷则: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此处指与钟声相合的音律。
  • :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之一。
  • 浮磬(qìng):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 楣(méi):门框上的横木。
  • 金石:指钟和磬。
  • 丝与桐:指弦乐器,如琴、瑟等。
  • 八音:古代乐器的总称,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 鼎尊铎觯卣(dǐng zūn duó zhì yǒu):古代的酒器。
  • 揖让:古代的礼仪,指宾主相见时的礼节。
  • 嘉贶(kuàng):美好的赠品。

翻译

老朋友欣赏我的趣味,送给我一个凫氏制作的钟。 它的制作与周礼相符合,敲击时声音宏大而和谐。 这一天正是新秋的节日,钟声与夷则音律相合。 将它悬挂在西门的横木下,浮磬仿佛就在东边。 金石乐器相互呼应,中间还夹杂着丝弦和桐木的乐器。 虽然八音还未完全齐备,但古乐的风貌已经显现。 鼎、尊、铎、觯、卣等古风酒器罗列,让我怀念周公。 我写下这首诗来回报这美好的赠品,希望能开启众人的耳目。

赏析

这首诗是赵孟頫对朋友赠送的凫氏钟的赞美和感激之作。诗中详细描述了钟的制作、声音以及与古乐的关联,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钟声与秋节的结合,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诗末的“作诗报嘉贶,庶以开群聋”,则体现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播古乐之美,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赵孟頫

赵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