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台四景薄暮明霞

· 熊鉌
赫曦日夕真奇绝,最好中秋看明月。 竦身飞上第一峰,不觉清寒近天阙。 初离海角犹朦胧,行到天心转光洁。 今宵端正照山河,长笛一声愁欲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赫曦(hè xī):指炎热的阳光。
  • 竦身(sǒng shēn):挺直身体,形容迅速上升的样子。
  • 天阙(tiān què):天宫,这里指天空的高远之处。
  • 海角(hǎi jiǎo):海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 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的样子。
  • 天心(tiān xīn):天空的中心。
  • 光洁(guāng jié):明亮而洁净。
  • 端正(duān zhèng):正直,这里指月亮正圆。
  • 山河(shān hé):山川河流,泛指国土。

翻译

炎热的阳光在傍晚时分真是奇妙至极,尤其是在中秋时节观赏明月最为美妙。 我挺直身体迅速飞上最高的山峰,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近了高远的天空。 刚离开海角时,月亮还显得朦胧不清,但当行至天空中心时,它变得明亮而洁净。 今夜的月亮正圆,照耀着山河大地,长笛声响起,让人感到忧愁欲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夜月升起的壮丽景象,通过“赫曦”、“竦身”、“天阙”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向往。诗中“海角朦胧”到“天心光洁”的转变,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初升到高悬的过程,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结尾的“长笛一声愁欲裂”则巧妙地以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熊鉌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初名铄,字位辛。号勿轩,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