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严廉访十首

· 熊鉌
古人重民教,礼乐用为急。 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 太学领奉常,西都有馀责。 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虞书:指《尚书》中的《虞书》部分,记载了虞舜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 三官:古代官职,指司徒、司马、司空,分别掌管教育、军事、工程。
  • 周典:指《周礼》,记载了周朝的官制和礼仪。
  • 二职:指周朝的两大官职系统,即六官和九卿。
  • 太学:古代的高等学府,相当于国立大学。
  • 奉常:古代官职,掌管宗庙祭祀之事。
  • 西都:指西周的都城镐京。
  • 两生:指两位贤士,这里可能指孔子时期的颜回和子路。
  • 何参:指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以无能著称。

翻译

古人非常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尤其急迫于推行礼乐文化。《虞书》中记载了三种官职,而《周礼》中则有两大职责体系。在古代的太学中,奉常这一官职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西周的都城镐京还有更多的责任。然而,两位贤士(颜回和子路)已经不来参与,何晏又没有能力,这使得教育事业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官职和教育制度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教育状况的不满和对古代礼乐文化的怀念。诗中提到的“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展示了古代官制的完备和职责的分明,而“太学领奉常,西都有馀责”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两句“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教育人才匮乏和无能官员的失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熊鉌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初名铄,字位辛。号勿轩,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