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崇安县学立碑
出山未踰月,辄复入山去。
平生武夷志,兹游适真遇。
诛茅倘可遂,岂但山水趣。
扶摇欣夙心,踌躇动长虑。
恭惟文公学,倡道匪虚语。
向微剖析功,斯人遂聋瞽。
斋居一原叹,此叹无人悟。
晚年制作心,门人未轻许。
真实浸泬寥,枝叶谩誇诩。
漂沦未百年,剽窃立门户。
吾党固有愆,斯道自今古。
扶偏须忠臣,邪说可无距。
同志此来游,兴言激余素。
礼乐愧河汾,兴唐竟谁予。
大隐堂前水,滔滔自东注。
回薄万古心,无言对天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诛茅:指清除杂草,开辟居住之地。诛(zhū),铲除。
- 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比喻迅速升迁或发展。
- 夙心:夙(sù),早有的;夙心,即早有的心愿或志向。
- 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文公学:指朱熹的学问,朱熹谥号文。
- 聋瞽:瞽(gǔ),盲人;聋瞽,即聋和盲,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
- 泬寥:泬(xuè),空旷;寥(liáo),稀少;泬寥,形容空旷稀疏的样子。
- 誇诩:誇(kuā),夸大;诩(xǔ),夸耀;誇诩,即夸大炫耀。
- 剽窃:剽(piāo),抢劫;窃(qiè),偷窃;剽窃,指抄袭或盗用他人作品。
- 愆:愆(qiān),过错,罪过。
- 无距:距(jù),距离;无距,即没有距离,指直接接触或影响。
- 河汾:指黄河和汾河,这里可能指代当时的文化或学术中心。
- 回薄:回(huí),回旋;薄(báo),接近;回薄,形容水流回旋接近的样子。
- 天柱:古代神话中的山名,比喻支撑天地的柱子。
翻译
出山未满一个月,就再次入山。 我一生向往武夷山,这次游历真是如愿以偿。 如果能清除杂草建茅屋,岂止是享受山水之趣。 迅速升迁实现夙愿,但心中仍有犹豫和长远的考虑。 我敬仰文公(朱熹)的学问,他倡导的道学并非空谈。 如果没有他的解析,人们就像聋盲一样无知。 我在斋居中感叹,这种感叹无人能领悟。 文公晚年的制作心血,他的门人并未轻易认可。 真实的学问逐渐空旷稀疏,枝叶却夸大炫耀。 漂沦不到百年,就有人抄袭盗用建立门户。 我们这一党固然有错,但道统自古至今。 扶持偏颇需要忠臣,邪说可以无需距离。 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此游历,言谈激发了我平素的情感。 我对礼乐感到惭愧,不知兴唐究竟是谁。 大隐堂前的水,滔滔向东流去。 回旋接近万古之心,无言面对天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的向往和对朱熹学问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学术界现状的忧虑和对道统传承的思考。诗中,“诛茅倘可遂,岂但山水趣”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恭惟文公学,倡道匪虚语”则表达了对朱熹学问的推崇。后文通过对“真实浸泬寥,枝叶谩誇诩”等句的描写,批判了当时学术界的浮躁和抄袭现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道统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