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之宿蕙櫋斋临别赋简

故人共宿幽斋小,扁竹花开映紫蒲。 采阁冥传浮水箭,金城朝建相风乌。 朱丝镂管书苔纸,银簟秋衾梦橘湖。 明日棹船金水去,烦君临别赠文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蕙櫋斋:宿,住宿;蕙,一种香草;櫋斋,指雅致的居所。
  • 扁竹花:一种植物,花小而美。
  • 紫蒲:紫色的蒲草,水生植物。
  • 采阁:指楼阁。
  • 冥传:神秘地传递。
  • 浮水箭:指水面上迅速移动的物体,如箭一般。
  • 金城:坚固的城池,也指京城。
  • 相风乌:古代测风向的仪器,形似乌鸦。
  • 朱丝镂管:用红色丝线装饰的雕刻精美的笔管。
  • 书苔纸:在苔藓覆盖的纸上书写,形容纸质古旧。
  • 银簟:银白色的竹席。
  • 秋衾:秋天的被褥。
  • 梦橘湖:梦见橘子和湖水,可能指梦境中的美好景象。
  • 棹船:划船。
  • 金水:河流名,也泛指河流。
  • 文无:指无字之文,或指无形的文化、学问。

翻译

故人与我同宿在这幽静雅致的蕙櫋斋,扁竹花盛开,映衬着紫色的蒲草。楼阁中神秘地传递着如箭般迅速浮过水面的消息,京城的早晨,风向仪如乌鸦般矗立。用红色丝线装饰的精美笔管在古旧的苔纸上书写,银白色的竹席上,秋天的被褥中,我梦见了橘子和湖水。明日我将划船离去,经过金水河,希望你能临别时赠我无形的文化与学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故人共宿的幽静场景,通过扁竹花、紫蒲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诗中“采阁冥传浮水箭”与“金城朝建相风乌”两句,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末句“烦君临别赠文无”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细腻。

刘永之

元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