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赠张汉臣游金陵

· 刘诜
古桐蕴至理,出阳或施阴。 和为祥凤鸣,悲作离鹄吟。 高寄周孔思,清写夷齐心。 子期不可铸,空有千黄金。 天高九州旷,百世无知音。 梦骑白麒麟,振衣蓬莱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桐:古代的桐木,常用来制作乐器,如琴。
  • 至理:深奥的道理或真理。
  • 出阳或施阴:指桐木的音色可以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也可以表现出阴柔的深沉。
  • 和为祥凤鸣:和谐的音调如同吉祥的凤凰鸣叫。
  • 悲作离鹄吟:悲伤的音调如同离群的鹄鸟吟唱。
  • 周孔思:指周公和孔子的思想。
  • 夷齐心:指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的清高之心。
  • 子期:指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子期,此处比喻知音难寻。
  • :铸造,比喻制造或塑造。
  • 千黄金:比喻极高的价值。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此处泛指天下。
  • 蓬莱岑:神话中的仙山蓬莱,岑指小而高的山,此处比喻高远的地方。

翻译

古老的桐木蕴含着深奥的道理,它的音色既能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也能表现出阴柔的深沉。和谐的音调如同吉祥的凤凰鸣叫,悲伤的音调如同离群的鹄鸟吟唱。它高远地寄托着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清澈地表达着伯夷和叔齐的清高之心。但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却难以再造,空有千两黄金也难寻。天空高远,九州之地显得空旷,百世之间也难寻知音。梦中骑着白色的麒麟,振衣于神话中的仙山蓬莱之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古桐的音色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诗中,“古桐”不仅是乐器的象征,更是深奥道理的载体。诗人通过对“阳”与“阴”、“祥凤鸣”与“离鹄吟”的对比,展现了音乐的多变与深邃。后半部分,诗人借“周孔思”与“夷齐心”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向往,同时“子期不可铸”一句,深刻反映了知音难寻的孤独感。最后,诗人以“梦骑白麒麟,振衣蓬莱岑”作结,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感悟。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