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师鲁韵

· 杨载
三年客塞上,日夜怀旧丘。 饥来迫我去,何暇为远谋。 四顾无一亲,此身如羁囚。 悲风动沙漠,回首令人愁。 道路已漫漫,岁月复悠悠。 丈夫四方志,至此何所求。 买船发河上,河水亦南流。 携锄理荒圃,吾疾日已瘳。 飞雁至江浒,北风天始凉。 是时禾黍登,斯人亦少康。 皇天降厚德,胡为私一方。 燕赵及齐鲁,人饥或相戕。 奈何有积廪,如陵复如冈。 生非肉食者,此忧心甚长。 亟谋树皋壤,剪茅覆小堂。 我志亦易丰,岁祀有特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诗。
  • 刘师鲁:人名,诗人的朋友。
  • 塞上:边塞之上。
  • 旧丘:故乡。
  • 羁囚:被拘禁的人。
  •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
  • 四方志:指远大的志向。
  • 河上:河边。
  • 荒圃:荒废的园地。
  • :痊愈。
  • 江浒:江边。
  • 禾黍:泛指庄稼。
  • 少康:小康,指生活安定。
  • 私一方:偏袒一方。
  • :杀害。
  • 积廪:积存的粮食。
  • :山丘。
  • :山脊。
  • 肉食者:指权贵。
  • 皋壤:水边的土地。
  • 岁祀:每年的祭祀。
  • 特羊:特别的羊,用于祭祀。

翻译

三年来我作为客人居住在边塞之上,日夜怀念着故乡。饥饿迫使我离开,哪有时间去谋划远大的事情。四周看不到一个亲人,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拘禁的人。悲风吹动着沙漠,回首往事令人忧愁。道路遥远,岁月漫长。作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男子,我在这里追求什么呢?我买船从河边出发,河水也是向南流的。我带着锄头整理荒废的园地,我的疾病也日渐痊愈。飞雁到达江边,北风开始带来凉意。这时庄稼成熟,人们的生活也稍微安定。皇天降下厚德,为何要偏袒一方。燕赵和齐鲁地区,人们因饥饿而互相残杀。为何有积存的粮食,却像山丘和山脊一样堆积。我并非权贵,这份忧虑却很长久。我急切地想要在河边的土地上建立家园,用茅草覆盖小堂。我的志向也很容易满足,每年祭祀时有一只特别的羊就足够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边塞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对社会的观察,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