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武昌冯子中乱后还乡

东南形胜会武昌,蜀江滔滔经汉阳。 北来冠盖集如雨,甲第壮似诸侯王。 平明飞箭驰校猎,清夜列烛歌传觞。 貂裘鞍马美少年,春风何处无垂杨。 一朝平地洒新血,但见落日尘沙黄。 金章骨折荒草卧,玉貌跣泣泥涂僵。 嗟哉冯子命一缕,顾影错莫惊鸿翔。 时从知己话畴昔,留滞五载忘他乡。 千金结客心尚在,岂效儿女徒悲伤。 昨闻湛露被寰宇,梦寐桑梓情难忘。 筑城渐喜还汉月,点鬓仍许先吴霜。 相随长铗幸无恙,况见峻坂成康庄。 子孙他日又兹始,五世八世天其昌。 嗟我洪都百战场,大臣精忠远有光。 生灵一道在掌握,若泛巨海操龙骧。 到家故旧定相问,江右何恃全金汤。 司徒勋业有如此,愿子备述毋匆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 校猎:用木栏遮阻,猎取禽兽。
  • 传觞: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 错莫:纷乱昏暗。
  • 湛露:浓重的露水。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借指故乡。
  • 点鬓:指白发。
  • 长铗:长剑。
  • 峻坂:陡坡。
  • 龙骧:指龙舟。

翻译

武昌地处东南形胜,蜀江滔滔流经汉阳。北来的官吏如雨点般聚集,豪华的府第壮丽如同诸侯王。清晨驰骋狩猎,夜晚列烛歌唱、传递酒杯。穿着貂裘、骑着骏马的美少年,春风中何处没有垂杨。然而,一旦平地洒满新血,只见落日下的黄沙尘土。金章骨折卧于荒草,玉貌之人赤足哭泣,僵卧泥涂。可叹冯子命悬一线,顾影自怜,纷乱昏暗中惊鸿一瞥。时常与知己回忆往昔,留滞他乡五年,几乎忘记故乡。虽千金结交,心志尚在,岂能效仿儿女情长徒增悲伤。昨日听闻天下太平,梦中难忘故乡情。筑城之后,渐渐欢喜回到汉地月光下,白发依旧,但先前的吴地霜雪已不再。长剑无恙,何况见到陡坡已成康庄大道。子孙将来又从这里开始,五世八世,天命昌盛。可叹我洪都历经百战,大臣们的精忠报国远有光辉。生灵涂炭的命运掌握在手中,如同泛舟巨海驾驭龙舟。到家后故旧定会询问,江右何以能保全金汤。司徒的勋业如此辉煌,愿你详述,不要匆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武昌的繁华与战乱后的凄凉,通过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诗中,“北来冠盖集如雨”与“一朝平地洒新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战乱的残酷。同时,诗人通过对冯子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对司徒勋业的赞颂,则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周霆震

周霆震

霆震,字亨远,吉州安成人。以先世居石门田西,故又号石田子。初云生于前至元之季,宋之先辈遗老尚在,执经考业,遍于诸公之庐。若王梅边、彭鲁斋、龙麟洲、赵青山诸公皆器重之。科举行,再试不利,乃杜门授经,专意古文辞,尤为申斋、桂隐二刘所识赏。晚遭至正之乱,东西奔走,作为诗歌,多哀怨之音。明洪武十二年卒,时年八十有八矣,门人私谥曰清节先生。庐陵晏壁葺其遗稿曰《石初集》。老友梅间张瑩称其沈著痛快,慷慨抑扬,非勉强步骤者所能及。近时诗文一变,蹈袭梁、隋,以夸淫靡丽为工,纤弱妍媚为巧,是皆先生之罪人。石初之序梅间也,亦曰近时谈者,糠秕前闻,或冠以虞邵庵之序而名唐音,有所谓「始音」、「正始」、「遗响」者。孟郊、贾岛、姚合、李贺诸家,悉在所黜。或托范德机之名选少陵集,止取三百十一篇,以求合于夫子删诗之数。承讹踵谬,转相迷惑而不自知。盖石初天性介特,其持论之严,固非时好之所能易也。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