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圣殿进讲即事是日赐酒饮杏花下

穆穆西清讲幄重,黄封赐饮杏花中。 晴开步障衣笼锦,香沁流霞颊晕红。 千载奇逢酣圣泽,一时凡骨尽仙风。 相看天上无它愿,与物为春四海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穆穆:庄严、肃穆的样子。
  • 西清:指宫廷内的西侧清静之地。
  • 讲幄:讲学的帐幕,这里指讲学的场所。
  • 黄封:指皇帝赐予的酒。
  • 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挡风尘的帷幕。
  • 流霞:指美酒。
  • 颊晕红:脸颊泛起红晕。
  • 千载奇逢:形容难得的盛事。
  • 酣圣泽:沉醉于皇帝的恩泽之中。
  • 凡骨:指凡人的身体。
  • 仙风:仙人的风采。
  • 与物为春:使万物如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 四海同:天下一统,四海之内都一样。

翻译

庄严肃穆的宫廷西侧讲学场所再次举行讲学,皇帝赐予的酒在杏花盛开的地方饮用。阳光透过步障,衣裳如同锦绣般绚烂,美酒的香气让人脸颊泛起红晕。千载难逢的盛事让人沉醉于皇帝的恩泽之中,一时间凡人的身体仿佛都拥有了仙人的风采。看着天上的景象,别无所愿,只希望万物如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四海之内都充满和谐与繁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宫廷西侧讲学场所举行的一次盛大讲学活动,以及皇帝赐酒的场景。诗中通过“穆穆西清讲幄重”和“黄封赐饮杏花中”等句,展现了讲学的庄严氛围和皇帝的恩泽。后句以“晴开步障衣笼锦”和“香沁流霞颊晕红”等细腻描绘,传达了参与者的喜悦与陶醉。结尾的“与物为春四海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下和谐、万物繁荣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高尚情怀。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