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台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
月落泪纵横,悽然肠断裂。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
妖氛霭冥濛,六合何恍惚。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昔:从前。
- 李少卿:即李陵,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因战败投降匈奴。
- 悽然:悲伤的样子。
- 摧折:挫折,失败。
- 寰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边疆地区。
- 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妖氛:不祥之气,指战乱或灾难的气氛。
- 冥濛:昏暗不明。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恍惚: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泫:水珠滴落的样子,这里指泪水滴落。
- 朔风:北风。
- 呜咽:低声哭泣。
翻译
从前,李少卿(李陵)筑起高台,凝望着汉家的月亮。 月亮落下,他的泪水纵横,悲伤得心如刀割。 当时他本可以选择死亡,但心中怀揣着回归汉朝的希望。 谁知壮士的身躯,竟在中途遭遇了挫折。 我行至寰州,悠然间看到了那高耸的台。 下马登上这座台,只见台上荒草如雪。 不祥的气氛笼罩着四周,天地间一片模糊不清。 我为古代的豪雄感到悲伤,清泪不停地滴落。 吟诵着你的五言诗,北风似乎也在低声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李陵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李陵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月落泪纵横”一句,以月喻人,形象地描绘了李陵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后文通过对荒台、妖氛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对历史无常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