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
儒冠不解明韬略。底处是生涯、云门约。垂端寄迹兵戈,蕙帐荒寒怨秋鹤。岁暮且归来、情如昨。
故人几度传心,曾烦手削。门外见仙槎、须停泊。老来岁月无何,乞与刀圭九还药。三岛景长春、寻真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冠:指读书人。
- 韬略:指军事策略。
- 底处:何处。
- 云门约:指隐居的约定。
- 垂端:指隐居。
- 蕙帐:用蕙草做的帐篷,指隐居生活。
- 怨秋鹤:比喻隐居者的孤独。
- 情如昨:情感依旧如昨日。
- 传心:传递心意。
- 手削:亲手削制的信件。
- 仙槎:神话中的仙人船。
- 停泊:停留。
- 无何:无多,不多。
- 刀圭:古代量药的器具,这里指药物。
- 九还药:九转还魂丹,传说中的仙药。
- 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
- 寻真乐:寻找真正的快乐。
翻译
身为读书人,我不懂得军事策略。我的生活在哪里呢?是与云门的隐居约定。我隐居于此,寄身于战乱之中,用蕙草做的帐篷里,秋天的鹤鸣声中带着怨恨。岁月已晚,我终于归来,情感依旧如昨日。 老朋友们几次传递心意,曾经麻烦他们亲手削制信件。在门外,我看见了神话中的仙人船,必须停留。老来岁月不多,我乞求得到九转还魂丹这样的仙药。在三仙岛上,景色永远如春,我寻找真正的快乐。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邵亨贞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儒冠不解明韬略”一句,既表明了作者的文人身份,又暗示了他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通过“云门约”、“蕙帐荒寒怨秋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孤寂的隐居图景。后文提到“故人几度传心”,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作者以寻求仙药和仙岛长春之乐,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永恒春光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文人隐逸情怀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