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上京慈仁宫进讲纪事
黼扆临西内,文臣侍大廷。
曙光团露瓦,暑气散风棂。
香案陈群玉,彤惟对六经。
精微恭奏御,渊默静垂听。
共际天颜怿,因承圣德馨。
琼浆能洗髓,霞酝可延龄。
臞体深沦浃,丹心欲镂铭。
锦铺川草碧,龙绕甸山青。
芍药摇樊槛,枌榆护迾軿。
巡方虞典礼,讲学汉宫庭。
道统齐天地,彝伦炳日星。
八荒暨声教,万国永仪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黼扆(fǔ yǐ):古代帝王朝服上的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此处指皇帝。
- 西内:皇宫的西侧。
- 文臣:指有学问的官员。
- 大廷:朝廷。
- 露瓦:露水覆盖的瓦片。
- 风棂(líng):窗户的格子。
- 香案:供奉香烛的桌子。
- 彤惟:红色的屏风。
- 六经: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 奏御:向皇帝奏报。
- 天颜:皇帝的面容。
- 怿(yì):愉快。
- 洗髓:比喻深层次的净化。
- 霞酝:美酒。
- 延龄:延长寿命。
- 臞体(qú tǐ):瘦弱的身体。
- 沦浃(jiā):深入渗透。
- 镂铭:刻写铭记。
- 锦铺:华美的地毯。
- 川草:河边的草。
- 龙绕:龙形的装饰。
- 甸山:郊外的山。
- 芍药:一种花卉。
- 樊槛(fán jiàn):围栏。
- 枌榆(fén yú):两种树名。
- 迾軿(liè píng):排列整齐。
- 巡方:巡视四方。
- 虞典礼:古代的礼仪。
- 讲学:讲授学问。
- 道统:儒家学说的传承。
- 彝伦:基本的道德规范。
- 八荒:四面八方。
- 暨声教:推广教化。
- 仪刑:典范。
翻译
皇帝亲临皇宫西侧,文臣们在朝廷中侍立。晨光中露水覆盖的瓦片闪耀,暑气随着风从窗户格子中散去。香案上陈列着珍贵的玉器,红色的屏风前摆放着六经。精微的学问被恭敬地向皇帝奏报,皇帝静静地垂听,深默不语。共同面对皇帝愉快的面容,感受到圣德的馨香。美酒仿佛能洗净骨髓,仙酿可以延长寿命。瘦弱的身体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渗透,内心充满了忠诚,仿佛要刻写铭记。华美的地毯上,河边的草显得格外碧绿,龙形的装饰环绕着郊外的青山。芍药在围栏边摇曳,枌榆树排列整齐,守护着这片宁静。巡视四方,举行古代的礼仪,讲授学问于汉宫之中。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天地同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如日星般明亮。四面八方的声教得以推广,万国都以之为典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皇帝在慈仁宫接受文臣进讲的庄严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典雅的语言,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文臣的恭敬。诗中“黼扆临西内”等句,以皇帝为中心,描绘了朝会的肃穆与文臣的忠诚。后文通过“香案陈群玉”、“彤惟对六经”等细节,进一步以物喻人,体现了皇帝对学问的重视和文臣对知识的尊重。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
周伯琦的其他作品
- 《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 》 —— [ 元 ] 周伯琦
- 《 是年五月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是年五月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夜坐偶成 》 —— [ 元 ] 周伯琦
- 《 宣文下直四绝句 》 —— [ 元 ] 周伯琦
- 《 季长弟由国子生除侍仪舍人喜赋二首 》 —— [ 元 ] 周伯琦
- 《 至正元年复科举取士制承中书檄以八月十九日至上京即国子监为试院考试乡贡进士纪事 》 —— [ 元 ] 周伯琦
- 《 十月廿八日己酉台臣传旨拜广东佥宪赐四品服入觐谢恩作 》 —— [ 元 ] 周伯琦